2025資訊月×臺灣教育科技展,7/4前參展報名!

本會蘇亮監事會召集人 : 智慧城市發展應建立完整產業生態系



聯合國預測,到 2050 年全球將有接近 70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為因應城市化日益加深帶來的挑戰,許多國家運用資通訊技術,展開探索和嘗試,希望解決居住、交通、能源、汙染等問題,當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匯流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更帶動新一波的智慧城市發展,只是不論智慧城市如何演進,缺乏緃觀思惟,在沒有標準下,各自發展,導致資訊、應用等碎片化,一直都是籠罩在智慧城市發展上的陰影。

勤業眾信(Deloitte)在「 5G 賦能智慧城市白皮書」曾這樣描述:在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中,由於將智慧應用細分成眾多的領域,建設內容相當廣,使得城市在規劃發展時容易失焦,而且使用的技術缺乏標準,各項數據資訊碎片化相當嚴重,使得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時,無法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

在這份白皮書中提到的傳統智慧城市建設,有時稱為智慧城市 1.0 的時代,不僅數據資訊是碎片化,許多創新也是碎片化,並沒有完成發展智慧城市的最根本要求:提升市民滿意度和體驗。隨著AIoT、5G、Cloud Computing等資通訊科技日益成熟,催生更多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帶來更多可能性。

即使是這樣,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初期,若是缺乏縱觀思維,甚至存在部門主義,各自發展系統,不僅城市管道、土木等皆重複施作,浪費成本;在技術和數據缺乏標準的情形下,資料格式不一,無法共用,仍無法消除資訊碎片化的狀況,甚至導致新應用發展緩慢,一旦重新設計發展,也造成資源浪費。

台灣的軟體開發能力相當堅強,每年的智慧城市展,各國城市首長來參觀時都感到驚艷。即便我們表現十分優異,各種智慧系統也受到國外系統整合商青睞,然而輸出國際卻仍困難,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採購法的規範下,許多政府專案,仍呈現碎片化的狀態,各種智慧系統的開發基礎,是建立在個別執行單位上,不論是場域或是系統本身,規模過小且各自獨立,因此無法進行整體規劃,廠商(特別是系統整合商)無法藉此累積整合經驗,當然也無法孕育出整合實績,對於輸出國際是一大劣勢,無法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台灣科技產業的真正實力,甚是可惜。

政府應協助業界,建立「國家級系統整合平台」,摒棄過去切割成許多單項、短期、碎片化的概念驗證專案(Proof of Concept;POC),將場域釋放出來,讓專案基礎建立在「完整」的場域,例如,具備完整供應鏈或是可整合管理的場域,系統整合廠商(SI)可作為領頭羊,發展可持續執行、可高度複製的軟硬體及應用服務,而政府也應策略性長期支持應用服務廠商,確保永續發展。

台灣在1999年推動的資訊業電子化ABCDE計畫,就是整合國內資訊業系統廠及上中下游廠的電子供應鏈計畫。這條電子供應鏈連結了國際大廠客戶,讓我們專注於發展設計、製造、代工,造就了今日蓬勃的電子資訊產業,相對的也提高了我們對於國際大廠客戶的依存性。

「國家級系統整合平台」將有助於建立各產業的 ABCDE 計畫,過去以國際大廠作為鏈結中心點的模式,轉變成由系統整合商帶領各產業,進行橫向的系統整合,同時進行垂直的上中下游大數據分析,將單向的客戶依存性,轉化成產業生態系(Eco System),產生出更為完整、更具價值的 POC,對於我們輸出國際將會是一大優勢。

許多城市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時,都採用借重產業生態體系的做法,經由和企業合作投資等方式,共同開發創新解決方案。類似的狀況也體現在台灣將智慧城市應用輸出國際的案例上,當澳洲昆士蘭 Redland City 引進智慧病媒蚊防疫應用時,是由當地政府、台灣政府及企業各出資1/3,結合三方力量,創造三贏,將台灣的城市應用輸出海外。

2018年成功輸出菲律賓的自動查驗通關系統 E-Gate,也是運用產業生態系的力量,由系統整合商整合機電系統、監控系統、通訊系統等相關領域的100多家廠商,將快速、彈性、高品質、互補等台灣優勢,帶進國際市場。

如今政府因應數位創新浪潮,將建設智慧國家視為維繫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智慧城市的本質,就是跨領域資源與技術的整合,台灣已具備成熟的科技環境,我們正處在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政府應借重SI廠商的整合實力,發揮旗艦精神,帶領台灣產業拓展海外市場,讓我們從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發佈時間:2020-07-31)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本會在COMPUTEX、InnoVEX設置TCA 50展位 歡慶TCA 50周年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
【未來科技不斷電】全球首創以弱監督式多實例學習框架精準解析數位病理影像之基因表現及存活預測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孔電極與非貴金屬觸媒: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技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