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2025 Epson創新大賽」開跑,歡迎組隊報名,共創創新列印的未來!
專題報導

2021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

  • 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各大醫院都面臨重大挑戰,從疫情初期的設置TOCC檢查站、調整醫療系統、設置發燒篩檢站、開發探病陪病預約系統等,到疫情高峰期的快速篩檢、報告、疫苗注射開單等作業,無不仰賴快速、即時、安全的資訊服務,台中榮總資訊室賴來勳主任,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創新,推動全院資訊整合自動化,成為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最佳後盾。 從事醫療資訊工作超過25年的賴來勳,不僅協助台中榮總平安度過「Y2K千禧年」與「民國100年」資訊危機,更讓台中榮總成為全國第一所宣告合法實施電子病歷醫院。作為醫療服務數位升級的幕後推手,賴來勳謙虛表示,醫療工作本質是人對人的服務,醫療資訊系統發展目的即在提供民眾(外部顧客)與醫院同仁(內部顧客)兩大類使用者都樂於使用的資訊服務。「其中對院內同仁(內部顧客)的資訊服務尤其重要,院內同仁使用滿意,才能有更多時間心力提

  • 近年來氣候變遷議題備受關注,台灣也沒有在這波潮流中缺席。帶領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團隊,協助國家推動重要氣候變遷科研計畫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研究員兼氣候變遷組組長陳永明,不僅長期投入氣候變遷研究,更建置「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迄今已服務超過1000項次國內氣候變遷研究資料申請,是台灣氣候變遷研究的重要推手。 「氣候變遷的研究令人著迷的地方在於可以跨領域地透過氣候科學的應用來協助國家社會面對未來可能的衝擊。」陳永明表示,氣候變遷卻是要評估幾十年後的事,無論在科學、技術或應用上都與其他研究有所差異。因此需要較具規模的氣候變遷科研團隊,透過氣候變遷科學的資料以及相關應用研究來支撐國家的氣候變遷調適政策。 隨著災害發生的頻率和規模越來越大,氣候變遷與災害的關係就不斷被提起與關注。「氣候變遷」幾乎是大家「耳熟」的名詞,但是否

  • 近年來許多企業紛紛將數位轉型列為公司發展的要項之一,然而過程中也面臨許多預期外的問題,讓企業想轉卻轉不動。資策會地方創生服務處處長洪毓祥,以在地陪伴的方式協助企業制定數位轉型的共識與藍圖,讓企業在面對數位轉型的未知與挑戰時,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指南針,加速啟動數位轉型以因應疫後的環境變局。 「數位轉型的難點在於不知道『如何轉?』」洪毓祥觀察,推動數位轉型過程中,大多企業面臨著缺乏轉型的心態與文化、不會規劃數位轉型發展策略與組織、不知道該投入哪些轉型議題與資源,及欠缺跨領域(資訊+Domain know how)人才,等問題。企業內部要全面溝通並選對轉型的方向,由小做大,隨時演化,才有機會轉型成功。 擁有專業且豐富輔導顧問經驗的洪毓祥表示,輔導企業轉型首先必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洞察企業營運的需求痛點,並將需求與痛點歸納成確切的轉型主題,以創新

  • 在當前的教育現場中,各式各樣的資訊科技軟硬體透過各種形式融入教學活動中已成常態,從早期的文書處理、成績試算到網際網路與多媒體應用,甚至AR、VR等新興科技,都對學生學習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新北市同榮國小校長蔡明貴多年來編寫國民小學科技教育及資訊教育課程發展,不僅協助全國校園建構數位化學習環境,也協助多位校長取得 Google GCE Level1 、Apple認證對資訊教育發展貢獻良多。 「校長是校務運作的舵手,也是課程教學的領頭羊。」蔡明貴表示,當前校務運作與各式教學融入,都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加上教育政策的推行,從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到近年來的前瞻基礎建設,大量的資訊科技軟硬體導入校園。然而因為培育體系的關係,具備資訊專長的教師普遍不足,校長更是少之又少。 蔡明貴指出,校長肩負設備採購、維運與引領教師同仁進行教學與行政運用,因此需要對

  • 一開始只是想要突破馮紐曼(Von Neumann)的運算架構,學習第五代電腦的運算模式,卻栽進了神經網路電腦的運算研究領域。不斷思索神經網路架構的應用,並以找尋對人類有價值的應用為目標,成功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兼計算機中心主任詹寶珠,力拚把神經網路技術架構帶入醫療跨領域整合應用,成功打造Alovas數位病理影像分析平台,為精準醫療寫下新頁。 「雖然病理影像能提供精準醫療在細胞層級的組織觀察,但病理影像數量龐大,診斷耗時費力,於是有了打造Alovas數位病理影像分析的念頭。」對精準醫療有高度期望的詹寶珠表示,Alovas數位病理影像分析平台提供全域病理影像(Whole-Slide Imaging, WSI)病兆區域標註,及病兆量化分析,包括淋巴球、油滴、纖維分析,可以協助病理師診斷分析,作為精準醫療參考的數據之一。 「要達到跨領域合作的成效,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無線電與雷達等軍事用途,讓射頻與微波技術被世界各國列為國防管制科技,直到1990年代冷戰結束後才紛紛解禁轉為民生用途。被射頻與微波技術及其發展潛力深深吸引的中山大學教授洪子聖恰巧學成歸國,有幸躬逢其盛,乘上行動通訊與物聯網等科技潮流浪潮,致力於研發創新的無線通訊與感測器系統,浸淫在現今全世界產值最高影響人類生活最為深遠的行動通訊,迄今將近三十載仍孜孜不倦。 COVID-19疫情帶動了零接觸商機蓬勃興起,遠距會議、醫療、教育等需求,讓行動通訊與物聯網等科技更形重要。洪子聖認為射頻與微波作為行動通訊、物聯網等應用的技術核心,絕對是後疫情時代中不可或缺的要角,這樣的趨勢也將使得產學之間的合作關係更為緊密、重要。 近五年內曾多次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傑出研究獎,與業界互相合作開發創新技術多年洪子聖表示,技轉或共同合作開發產品,

  • 程式設計在資訊科學當中扮演著基礎且重要的角色。學生學習程式設計不但可用以解決問題,亦可用於各學科的研究探究上。高中職雖然設有資訊課程,可惜始終沒有具公信力的程式設計學習成效評量工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忠謀不僅率先建立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並透過教師研習,推動高中生有目標性的程式設計學習。且積極帶領學生團隊參與各項國內外競賽,屢獲佳績,作育英才無數。 秉持「讓學生能夠重視高中職資訊課程的學習」為初衷的李忠謀表示,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有如美國的AP測驗,一方面讓學生可以自我檢驗學習成果,另一方面讓學生可在大學申請入學時,提供自身程式設計能力的證明。「從越來越多學生參與檢測及檢測成績來看,APCS對於高中職程式設計的學習帶來了正面的影響。」 「競賽是一時的,獲得獎牌也很可喜,但是在競賽場上能結識到各國好手並成為朋友

  • 搭車只要嗶一聲就可以暢行無阻,外出購物消費也不需要攜帶現金,民眾的生活已與各種卡片密不可分。不論是傳統的磁條卡、晶片卡,或雙介面信用卡、手機信用卡,都有宏通數碼科技的身影,總經理黃文賢從組織變革與改變產品製程著手,率領多項產品搶下市場龍頭,成為台灣金融、交通、政府專案等三大領域之智慧卡專業領導廠商。 組織變革與改變產品製程是很大的挑戰,但為了與時俱進,提供客戶最佳的服務,這是我們無可避免的關卡。」黃文賢指出,卡片市場逐漸成熟,票證業者除了交通及小額消費的手續費收入,造型卡的銷售一直是這些業者的重要收入來源,如何協助客戶創造卡片的獨特性,吸引客戶的眼光,提高卡片使用率,是宏通產品服務的主軸。 因此從過去的結合各式卡通、電影圖案授權的個性化卡片,滴膠造型卡、3D立體卡造型卡(如:大同電鍋),可以看到卡片越來越立體、並且增加了聲光及震動效果,吸

  • 社群媒體興起,大型雲端服務業者開始到台灣尋求客製伺服器的合作廠商。加上IaaS、PaaS等雲端服務業者也為了營運需求,紛紛尋找具備設計與製造完整能力的代工業者,以建構符合自身系統架構和硬體規格需求的雲端資料庫。緯穎科技總經理張順來能針對客戶最關注的電源效率等需求,鑽研電源供應、冷卻相關技術,提出多種新型基礎架構,並協助逐步改善雲端服務品質,成功讓緯穎成為雲端資料中心客戶重要的關鍵合作夥伴。 張順來表示,隨著數位化、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運算資源需求高速成長,單一處理器與加速器的功率持續提高,系統的運算密度、功耗密度,將為雲端資料中心的傳統風冷散熱技術帶來挑戰。另一方面,資料中心消耗大量的能源,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議題。雲端服務業者除了大量使用再生能源,提出零碳排的時程表,也需要從資料中心的設計、機器設備的散熱來著手因應。 「持續投入生產與研

  • 「成功不是偶然,是一脈相承的累積和機會。」從不起眼的時脈產生器開始,逐步成為走在市場最前端的領先者,瑞昱半導體總監洪隆宇認為,要做出成功的產品,情報網是關鍵,加上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才能知己知彼,發揮所長,取得市場最佳定位。 洪隆宇表示,時脈產生器是很利基且專業的產品線,很基本卻也不好做、很難賣,然而隨著PC平台規格演進讓時脈產生器逐漸被CPU廠商完全整合後,部門發展方向也迅速作了對應調整。研發團隊開始思考未來的市場趨勢為何,答案是 — 影像擷取。從最熟悉的筆記型電腦產業開始切入USB裝置影像處理晶片之研發,在取得市佔率第一後,開始著手研發監控攝影機SOC單晶片,從影像處理(自動曝光、自動白平衡、自動對焦)開始,逐步走向AI人工智慧的應用範疇。 「瑞昱很晚才踏進影像晶片市場,後進者要切入新市場需要靠規格差異化。」洪隆宇指出,攻克新市場需要三

  • 視挑戰、不確定性為職場常態,把每個挫折與變化都當作機會與學習。始終堅持信念與選擇,走一條與其他人不同的路。信驊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林鴻明不畏懼外界對於創業題目的質疑,勇於追求創新、挑戰,強調與眾不同,不僅將遠端伺服器管理晶片做到全球市佔率第一,更成立技術品牌Cupola360,成功創造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 COVID-19疫情爆發後企業體認到工作及差旅等過去習以為常的型態都有所改變,居家辦公及遠距會議的需求大幅提升,林鴻明認為視訊會議需求將持續成長,而全景視訊會議設備也可望躍升成爲Cupola360主要客戶應用。 林鴻明表示,信驊正在開發第二代Cupola360影像專用處理晶片,運用自身研發優勢結合AI及軟體研發等多項發展,藉由APP提供客戶除了硬體以外的應用彈性,未來亦將提供會議即時翻譯、智能會議記錄、雙向語音翻譯等功能,強化軟硬體整合,

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