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2025 Epson創新大賽」開跑,歡迎組隊報名,共創創新列印的未來!
專題報導

2024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

  •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教育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近年來,尤其是在偏鄉地區,教師與學生的科技素養成為了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效率的關鍵。擁有二十年教學經驗的台南樹林國小學務組長楊易霖,積極推動教育科技的應用,協助教師與學生適應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減少城鄉教育差距,獲得傑出資訊人才獎項肯定。 體育專業出身的楊易霖,意識到學校環境中對於資訊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第一線的教師在使用科技時常常會感到困惑與無所適從。楊易霖開始自學相關知識,相信如果能透過系統性的培訓,縮短教師對科技的適應時間,老師們便能更快地將科技應用於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身教也是教育的一環,老師以身作則,對學生會有典範作用。」楊易霖認為,教師的心態轉變至關重要。如果教師不掌握科技,學生可能會對他們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影響學習氛圍。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中,教師不僅要教授

  •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智慧城市已逐漸成為全球各大城市發展的趨勢,並成為提升城市運營效率和民眾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新北市在智慧城市的推動上,新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陳富添帶領團隊結合AI、大數據和公民參與,實踐創新技術、跨領域合作和永續發展的理念,成功推出了5G智慧共桿、城市幣等多項具影響力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榮獲傑出資訊人才獎肯定。 陳富添表示,新北市智慧城市基於「創新便民」和「永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推動策略上以實現「智慧治理」,即運用數位科技與創新思維來提升市政管理的效能,並實現更具韌性的城市發展。「目標是打造一個智能、永續、宜居的城市,並希望通過智慧化的治理模式來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韌性。」 然而,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新北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陳富添指出,新北市政府擁有四百八十九個單位和四萬多名員工,且人口分布廣泛,因此在跨

  • 台灣醫療數位化奠基於電子病歷的普及,臺大醫院病歷資訊管理室主任,同時也是台灣病歷資訊管理學會理事長的莊秋華,不僅參與臺大成為全國第一家實施電子病歷醫院的規劃及執行,輔導一些醫療機構病歷無紙化推展,為智慧醫療打造殷實基礎。近年更與團隊投入於人工智慧研究,全國首創以大型語言模型(LLM)建構疾病分類編碼專用模式並於醫院實作,持續為智慧醫療貢獻心力。 回憶電子病歷的推動始末,莊秋華表示,當時有鑑於電子病歷議題是未來醫院發展重點,臺大醫院病歷室自2001年起便參考美國做法,推動電子病歷的導入,在2007年當時林芳郁院長的支持下,臺大醫院籌組電子病歷推動組織,擬定開發策略及管理機制,並有實際使用電子病歷的醫療人員的參與是成功的關鍵。 「推動電子病歷最大挑戰之一是改變醫療人員的工作習慣。」莊秋華強調,醫療人員對於新系統的接受度直接影響到推廣的成效。為了促

  • 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網路攻擊與資安事件層出不窮,對企業與政府機構造成的威脅日益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的網路安全產業逐漸崛起,成為全球資安領域的重要一員。台灣知名的資安專家、戴夫寇爾公司執行長翁浩正,憑藉深厚的技術背景與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台灣率先推動「紅隊演練」等資安防護機制,促進國內資安觀念及市場發展,是台灣資安發展的先行者之一。 翁浩正發現防禦與攻擊之間往往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傳統的滲透測試與漏洞掃描雖然能夠發現系統的弱點,但這些服務大多偏重自動化,目標設定常常是根據最常見的攻擊模式來選擇。然而,這樣的防禦措施往往未能涵蓋企業整體的安全風險。翁浩正於是提出了「紅隊演練」的概念,即以全面攻擊的方式模擬真實的駭客攻擊,並由安全團隊根據實際的攻擊情境來決定優先保護的資產與風險範圍。這一想法逐漸改變了台灣資安服務的格局,也引領了台灣紅隊演練領域的

  • 俄烏戰爭讓全球對無人機技術需求的迅速上升,甫拿下113年傑出資訊人才獎項的創未來科技董事長王毓駒表示,無人機防禦系統的需求在近年來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無人機的應用不再僅限於軍事領域,還擴展到了民用市場。他強調,這一技術的潛力不容小覷,未來可望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創未來科技 自成立以來,憑藉著創新的相位陣列(AESA)雷達技術,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矚目的雷達與通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不僅在技術研發上取得卓越成就,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並與國內外多家重量級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台灣在太空科技與國防科技領域的發展。 王毓駒的創業旅程起始於對雷達和通訊系統的興趣,獨家研發出「超薄型陣列天線」技術。在談到為何選擇進入無人機偵測市場時,王毓駒笑說最初的計畫是專注於鳥類偵測,但在參加丹麥的離岸風電展覽後,發現更多人詢問

  • 密碼是一項歷史悠久技術,自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應用。密碼不僅僅是對資料的保護,更是保障數據安全的根本手段。國立中山大學范俊逸特聘教授憑藉所研發之加密技術SABHPRE (Searchable Attribute-Based Homomorphic Encryption with Proxy Re-Encryption),對醫療數據進行加密,首創讓FHIR醫療數據安全上雲,可以避免公有雲的窺探,同時實現加密數據保護與達到隱私化醫療數據開放的雙重目標。 「密碼學獨特之處在於可以透過嚴謹的理論證明,確保密碼機制的安全,並防範已知及未知的攻擊。」從學生時代就對密碼學有濃厚興趣的范俊逸,不論是公開金鑰加密系統、數位簽章、 秘密分享、零知識證明、模糊傳送以及後量子密碼(PQC)等,都頗有心得。而隨著ICT日新月異,范俊逸更關心如何將密碼學應用到新興資通訊

  • 在當前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遊戲化學習(Gamification)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作為此一理念的早期推動者之一,台灣科技大學的侯惠澤教授以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對創新教育的熱情,積極將遊戲化元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為台灣乃至全球的教育模式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 侯惠澤的遊戲化學習理念,源於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深入洞察。回顧自己研究的起點,最早是從行為學習和人類如何使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的行為模式研究開始的。在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時,侯惠澤發現,許多時候,學生對課程的參與是被動的,甚至充滿了無奈。教師設計的互動活動,往往因為學生缺乏興趣和內在動機,而難以激發學生的真正投入。 「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很多時候只是應付,並未真正進入學習的狀態。」侯惠澤開始思考,如何利用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一次與四歲女兒的親子遊戲互動中,侯惠

  • 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成為教育界亟需面對的挑戰。長年專注在「網路素養與倫理」議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教授率先提出資訊科技使用必須符合安全、合法、合禮、合宜的「一安三合」原則,讓使用者在善用資訊科技之餘,也能養成數位公民的正確價值觀。 回顧教學歷程,在網際網路剛興起的90年代,周倩便與資科系的資深教授們開設網路學習課程,建置相關系統,試圖利用新技術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然而,一位學生沉迷於網路而寫不出碩士論文的求助,引發了周倩的深思,從而意識到網路的雙面性。 在隨後的研究中,周倩發現網路不僅是學習的工具,也可能成為沉迷的源頭。她開始進行全臺灣第一篇網路沉迷的研究,並與其他學者共同探討這一現象,試圖找到解決方案。隨著時間推移,周倩的研究範疇不斷擴大,涉及網路交友、網路禮儀、網路霸凌等各種新興問題,讓她深感這項工作的迫切性

  • 在臺灣健保體系的發展歷程中,數位化與資訊技術的應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推動健保系統數位轉型的推手之一,龐一鳴副署長在健康保險制度及醫療資訊科技的發展上,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尤其在CONID-19疫情爆發時,帶領團隊快速建置入境檢疫系統,並開發防疫追蹤系統,成功以科技防堵疫情。獲得113年傑出資訊人才獎肯定。 回顧三十年前,早期的健保制度在建立之初,與各界的溝通協調十分繁雜,尤其是各項規定常常變動,然而電子郵件尚未普及,許多機構仍仰賴傳真機傳送資料。在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合作下,推動健保制度的電子化,確保各項規範和政策能夠順利傳達。龐副署長坦言,儘管技術尚未成熟,政府卻在推動健保改革和數位化的過程中,逐步克服了諸多挑戰。 隨著科技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普及,健保體系也開始進行數位化改革。「健康存摺」作為數位健保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近年來

  • 從一名小業務員開始,經歷了無數的挑戰,最終由晉升為經營者,三年之內順利帶領智聯服務上興櫃成為Acer集團猛虎隊之一。智聯服務總經理韓政達不僅經營物聯網及智慧製造服務有成,更深耕半導體產業客群,業務拓展至海外。同時擔任台灣全球無線平台策進會GLORA理事長及台日科技合作聯盟會長,熱心產業服務,充分展現對技術創新和企業合作精神的執著。 韓政達的職業生涯可以追溯到宏碁集團的經歷。他透露,自己在宏碁的15年裡, 「一路走來,得到了許多貴人的幫助與指導,這些人對我的職業生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宏碁集團的強大後盾,加上自身堅持創新的服務理念,才讓智聯服務能夠在短短三年內完成IPO並成功掛牌。 回顧創業初期,韓政達坦言「當時沒有人看好」。儘管智聯是一家新創公司,且當時市場上對這樣的創業項目並不看好,但韓政達依然選擇勇敢前行。在宏碁集團的工作經歷,讓

  • 集研究、教學、與服務於一身,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王俊堯在資訊學術研究表現亮眼,近年來曾發表多篇論文於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之國際頂尖期刊及會議上,並榮獲了教育部「師鐸獎」等多個獎項的肯定。除了帶領學生征戰各項國際競賽,屢獲佳績外,同時也指導學生發表多項資訊研究成果,對於培育優秀資訊技術人才貢獻良多。 因在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備受肯定的王俊堯認為,學術研究和人才培育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對於理工科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指導,更取決於學生的能力和參與態度。在王俊堯的實驗室中,學生的研究成果通常成為其學術發表的一部分,這種團隊合作的模式,使得研究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如果學生的能力夠強,我們自然能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王俊堯強調,學術發表的品質和數量與學生的能力息息相關。因此,除了關注學習成績,王俊堯

  • 現代醫學發展日新月異,人工電子耳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尤為顯著,這不僅是醫療產業的革新,更能促成病患生活品質的重大改善。113年傑出資訊人才獎得主的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認為,電子耳技術的未來在於整合人工智慧,以提升噪音管理和音樂處理能力,這將為聽力障礙患者帶來顯著的生活品質改善。 力博宏解釋,耳鼻喉科的專業並非僅限於一般常見的過敏或感冒治療等問題,實際上涵蓋了更廣泛的領域,包括耳科、鼻科、喉科及頭頸科等重要疾病。原本對頭頸癌極有興趣的力博宏,來到振興醫院後,驚豔振興在電子耳領域上的成就和支持,也開始思索,「電子耳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 喜歡音樂,曾擔任台北愛樂合唱團男高音,且具有腦科學基礎的力博宏,有了「終極器官」的目標。力博宏解釋,聽覺中有所謂的「雞尾酒效應」,在吵雜環境中,我們能專注在某人講話的聲音,是因為大腦本身有一個過濾噪音

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