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會員企業專訪 -遊聲堂
深耕聲音產業30年,提供「聲音全人教育」的遊聲堂,不僅注重技術本身,還包括「探索內在」和「訓練聆聽」。除了提供專業配音員的經紀服務以及基礎培養、進階、專業的深度培訓;針對一般大眾,提供聲音教育、聲音使用的相關課程。此外也提供客製化的聲音服務,如數位聲音設計、規劃和錄音以及後期製作,合作對象涵蓋了多元產業與機構。遊聲堂希望藉由聲音的專業,幫助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職場溝通中更自信、有效地運用聲音,實現更好的溝通與表達。
遊聲堂總監洪耀陽表示,過去20年聲音教育已逐漸推廣到不同產業。雖然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聲音教育」,然而大多數課程仍然聚焦在技術層面的研究,以致當這些技術需要應用到不同人群、對象或企業內外部溝通時,往往少了一點更深層次的認知,或難以針對性的需求匹配。
「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聲音現況,才會知道『自己在哪裡』。少了聲音的定位,就很難找到清晰的溝通方向。」遊聲堂提供「聲音全人教育」,不僅僅是訓練聲音技術,還包括「探索內在」和「訓練聆聽」,藉由啟發每個學員重新認識自己的聲音,讓外部聲音與內部生命狀態再度結合,透過優化自己的聲音,來改變自己整體的生命品質。
面對AI技術的成熟與普及,遊聲堂認為下一代可能會漸漸喪失「好好說話的能力」。近年AI語音合成技術(TTS)大躍進,如同一台無法阻擋的巨輪,只需15秒取樣就能複製自然流暢的聲音,實現多語言即時轉換,甚至還模擬細微的呼吸和表情。「AI 的影響不僅是技術的替代,也悄然改變人類與聲音的關係。」
總監洪耀陽還指出,對於聲音服務而言,AI技術雖帶來革新,讓低品質語音需求的業務能更快速、低成本地獲取聲音資源。然而,這項技術對配音環境構成巨大挑戰,尤其是非高專業度需求的從業者可能被取代,連帶聲音表演者的培訓將出現很大的斷層。而這一代大學生已經越來越依賴文字溝通或利用AI來完成工作,導致語言建構能力急速下降。這個現象在高等教育已經普遍存在。
「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AI的設計是基於『服務』,所以AI不會與使用者起爭執,導致大眾的傾聽能力和語言抗壓彈性下降。」總監洪耀陽發現,許多人在溝通中,只關注話語的字面意思,卻無法察覺背後隱含的情緒、情感需求。這種對聲音的敏感度和解讀能力的下降,讓人類溝通越來越浮面,甚至因此產生誤解。而這正是 AI 技術無法彌補的缺口。
因此,遊聲堂強調應更重視「聲音教育」在人類生活中的情緒價值角色。它不僅幫助個人自我表達、提升影響力,還能建立人際間真實且高強度的情感連結。所以「全人聲音教育」尤其迫切。在AI科技與聲音的相輔相成上:讓AI輔助商業應用,人類反而要更專注自己的聲音影響力。
總監表示,未來的配音產業將更加分化,提供高藝術價值的配音員能生存下來,中階從業者可能會被AI服務所取代。這種「技術斷層」不僅影響產業,也將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不久的將來,聲音訓練可能會是人機發展的重要工程。透過精確的大模型,反而能讓AI回過頭來訓練人類的語言表達。有點諷刺但機率極高。由科技幫助人類掌握自己的聲音特質,提升表達能力。但遊聲堂還是希望每個個體都能自主運用自己的聲音來溝通,而非完全依賴科技工具。隨著人類依賴AI的程度越高,表達能力勢必會逐漸退化。如何運用科技激發人們去修煉自己的聲音表情,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數萬年來,附著著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的聲音和話語,一直是把人緊緊連結在一起的重要工具,而且早於文字數萬年。無論是聆聽、表達、甚至藝術表演,都應該在真實的溝通場域中實踐,而非倚賴、增加人機黏著度來達到這個簡單直接的目的。遊聲堂期盼未來AI也能更準確地還原或理解人類情感,讓聲音大模型能建構出更符合人性的需求來服務人類,創造出更美好的聲音世界。
(發佈時間: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