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理事長 : 落實人才三箭 實現創新繁榮願景
目前政府為提供質優量足的人才,實現創新繁榮臺灣願景,而推動的「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在產業界面對人工智慧、半導體、太空科技、機器人等科技不斷突破,積極迎向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卻又深切擔憂人才嚴重不足下,莫不寄與厚望,但我們也必須指出:這項方案是跨部會執行,亟需政府督導執行,更應投入充足資源,加大對外推動僑外生來台就學就業、對內厚植重點產業人才培育的力道。
台灣因長期少子化和高齡化,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2030年人才缺口將達48萬人,嚴重斲傷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發展契機。檢視人才來源,不外乎國內、海外。對本國人才而言,在目前少子化趨勢下,人才培育重質重方向,另外就是必須盡力吸引海外人才。
因此「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二大主軸:「全球攬才」和「強化國家未來人才競爭力」,我們深表認同,但從產業界育才、攬才、留才的實務經驗出發,提出三點建言:
首先,觀察以往公私協力積極延攬海外人才的各項措施,招攬外籍生來台就學,留台就業是比較有效的方法,應加大推動力道。
不論是發放就業金卡、或放寬僑外生評點制,對紓緩我國人才缺乏都有一定程度的貢獻。依勞動部統計,107年外籍專業人才聘僱法開始實施,至112年底增加1.8萬位外籍專業人才,主要是畢業僑外生留台人數增加。以我們協助政府媒合就業的實務經驗,延攬的企業包含臺積電、聯發科等指標企業,同時也有相當比例就職於新創企業,可以看出臺灣企業對僑外生的重視。
「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有意每年補助 2.5 萬東南亞學生,大三、大四來台就學,畢業後留台工作二到四年,政府補助學雜費、單程機票、行政費用,這樣的方向和做法是切合實務經驗,若能加大推動力道,必能為彌補人才缺口提供更大貢獻。
但我們要特別提醒,積極延攬海外人才,招攬外籍生是跨部會執行,在政府提供大筆補貼,希望讓僑外生在產學合作的架構下,既能完成學業、又獲得工作經驗,未來還可成新勞動力,但也衍生外界關切僑外生恐成「變相外勞」,讓我國在國際徒留不良形象,宜注意督導執行。
其次,「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面對全球產業智慧化及數位化趨勢,將厚植數位轉型、半導體、太空科技、AIoT及生技等重點產業人才培育。我們建議:政府應從既有推動措施出發,持續精進投入,將能事半功倍。
就以數位發展部已執行完成五屆的 T 大使計畫為例,共累計 629 家次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育,讓近 2,500 位青年,投身參與電子資訊、機械、金融、零售、農業等數位轉型工作,為產業注入數位人才活水,筆者經營企業也參與晉用,頗有助益。政府宜針對類似重點產業人才培育措施,持續投入。
最後,建議政府保留五年後將廢止的研發替代役,提供產業研發人才。
政府自民國97年實施研發替代役,包括海內外累計共有 34792 位碩士、2821 位博士役政署曾做過「研發替代役制度役男與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調查」,用人單位的滿意度達 98.78 %,更有 98.91 %的用人單位認為,研發替代役有助於研發能量的提升。
目前每年約有 400 家企業申請研發替代役,需求總人數約在 5,000 人左右,而行政院核配員額只有 2,600 人,只占每年 11 至 12 萬役男的2% 多,並只服役 1.5 年。資訊科技是民生科技應用的一環,以資訊科技作支持的軍事技術,也會使軍事思維、作戰準則與武器裝備等產生極大變革。因此,我們呼籲;保留研發替代役,不僅有利科技產業用人需求,更能厚植我國科技實力,進而為國防貢獻力量。
(發佈時間: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