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資訊月×臺灣教育科技展,7/4前參展報名!

2023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陳文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文亮

擁有深厚生物醫學研究背景的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文亮,多年來致力於醫療領域。然而,他卻選擇將目光轉向農業,認為這是一條充滿可能的跑道。陳文亮表示,在醫療產業中有許多條件難以克服,而農業則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域。

思考如何用資訊科技解決農業問題,陳文亮教授攜手同校的林一平教授,開創了五大智慧農業技術,成功獲得國內外9項專利。這包括高相容性的AgriTalk農業平台、三大農業AI精準預測(精準施肥及病蟲害預防)以及病蟲害抑制劑。這些技術的成功應用創建了一個完整的無毒智慧農業管理平台,獲得了台灣、日本、美國、中國等地的專利認可。

陳文亮表示,父親是他心目中不二的農業人選,然而一開始父親並不看好他轉入農業,「認為把農業想得太簡單」。為了說服父親,陳文亮必須提出大量的證據,證明農業能夠在科技的輔助下,發展得更好。

因此陳文亮的團隊不僅在辦公室裡進行研發,更需親身下田實地了解農地的現實狀況。陳文亮提到,資訊科技工作者需要具備關鍵的農地經驗,以更好地理解農業的現實情況。例如在智慧農業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陳文亮指出,其實感測器的需求度並不像想像中那麼高,農民憑藉經驗可以做出判斷。然而,對於極端氣候,經驗就顯得不夠用,科技的角色和重要性就有機會獲得重視。

透過遠端操控,陳文亮團隊成功讓農民嘗試在家中控制水門或灌溉馬達,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同時也積極協助農民做病蟲害防治,探討對地利有效的耕作方式。面對農業、工程、資訊三者之間的隔閡,陳文亮強調要以設計師的角色結合使用者經驗,將服務模組化,根據各農場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化,類似於軟體服務的整合商。

在推動智慧農業的實踐中,陳文亮於2020年與苗栗南庄鄉公所合作,啟動科技農業契作合作模式,成功推出「薑黃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吸引青年農民返鄉投入科技農業。這項系統在約2公頃的契作面積中,為地方創生注入了新的動力。

為將智慧農業技術成功地進行技轉,陳文亮推動成立「農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技術產品推廣至國內外農業場域。他強調,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助力農業進入新的時代,同時引領農業向更智慧、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邁進。

陳文亮提到,雖然在其他產業AI已從「nice to have」轉變為「must to have」,但在農業領域這樣的現象尚未發生。他認為農民,尤其是年輕的農民,有更多的嘗試空間和容錯空間,因此應鼓勵並降低從業門檻。

陳文亮最後表示,透過將微生物應用於土壤,成功提高了土壤的有機碳含量,實現了友善環境的目標。他呼籲資訊科技業者要走在前面,創造「must to have」的產品,並將從老農身上汲取的經驗轉化為價值,供給年輕農民導入使用。最後,他強調學研界應盡可能收集更多的資料,轉譯者則需要清楚地告訴資訊科技業者,農業領域需要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發佈時間:2024-01-10)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本會在COMPUTEX、InnoVEX設置TCA 50展位 歡慶TCA 50周年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
【未來科技不斷電】全球首創以弱監督式多實例學習框架精準解析數位病理影像之基因表現及存活預測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孔電極與非貴金屬觸媒: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技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