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資訊月x臺灣教育科技展】3/11-4/11 報名參展享早鳥優惠!
專題報導

2023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

  • 以雲端傳教士的使命,積極推廣雲端技術應用。伊雲谷執行長蔡佳宏帶領團隊連續三年榮獲「AWS東南亞最佳服務合作夥伴獎」、「AWS菲律賓最佳合作夥伴獎」,以及連續兩年榮獲「AWS馬來西亞最佳合作夥伴獎」;伊雲谷更於2022年加入雲端安全聯盟,成為該國際聯盟首家台灣會員,進一步加強伊雲谷在國際雲端社群的地位,提升台灣雲端技術的海外能見度。 蔡執行長指出,台灣在硬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台灣的硬體廠商習慣跟隨全球知名企業的步伐,發揮自身優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做法,然而在雲端服務發展初期,觀望的心態卻讓台灣廠商錯過了發展先機。蔡執行長強調,在雲端發展中,硬體雖然重要,但服務可靠度和建立生態系更是關鍵,雲端產業的需求不斷擴大,尚未出現一方之霸,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只要需要持續努力,眾多廠商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台灣人才聰明且勤奮,只要方向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系講座教授劉柏村,他的學術生涯始於對積體電路中多層導線連線技術的研究。在博士期間,他專注於開發低製程熱預算的低介電常數材料,並成功整合於多層銅導線連接技術。這項研究不僅符合平面顯示背板陣列技術的發展趨勢,也為劉柏村日後進入資訊顯示電子領域的研究和人才培育奠定了基礎。 在完成博士學位後,劉柏村因服國防工業訓儲預備軍官役而加入了國科會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這段寶貴的經歷使他深入瞭解電晶體元件的製作與分析,為未來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實戰經驗的重要基礎。 2004年,政府推動了「影像顯示科技人才培育及矽導計畫」,各大學紛紛響應,加大對影像資訊顯示科技的支持。憑藉先前在薄膜電子元件技術領域的研發經驗與成果,劉柏村加入了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與顯示科技研究所。這也是台灣平面顯示科技產業起飛的階段,劉教授因而進入了這個充滿機會的領域。

  • 在高效能運算高速成長的趨勢下,晶片設計複雜性大幅提升,至達科技在CEO陳東傑的帶領下早早布局EDA領域,透過核心技術開發出獨特的創新解決方案,提供產業創新解決方案解決高效能運算晶片的巨集擺置挑戰,並與與台灣IC設計產業密切合作,優先提供最新研發成果,成為台灣IC設計產業發展的重要後盾。 在客戶實際專案驗證下,成功將原本需要耗時半年的實體設計流程,縮短為一周。大幅墊高了競爭門檻。然而在市場策略上,陳東傑仍選擇與國際大廠作合適市場區隔,大幅減少競爭障礙。 陳東傑表示,EDA是整個電子系統產業發展關鍵,透過藍海價值創新策略以自我及產學合作研發核心獨特技術,搶先國際大廠推出多項創新解決方案,才能補足目前主流EDA工具功能不足部分。此外,至達科技積極將AI技術融入EDA工具,並引入機器學習、GPU加速、擺置叢集技術,大幅縮短工具執行時間。 「

  • 擁有深厚生物醫學研究背景的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文亮,多年來致力於醫療領域。然而,他卻選擇將目光轉向農業,認為這是一條充滿可能的跑道。陳文亮表示,在醫療產業中有許多條件難以克服,而農業則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域。 思考如何用資訊科技解決農業問題,陳文亮教授攜手同校的林一平教授,開創了五大智慧農業技術,成功獲得國內外9項專利。這包括高相容性的AgriTalk農業平台、三大農業AI精準預測(精準施肥及病蟲害預防)以及病蟲害抑制劑。這些技術的成功應用創建了一個完整的無毒智慧農業管理平台,獲得了台灣、日本、美國、中國等地的專利認可。 陳文亮表示,父親是他心目中不二的農業人選,然而一開始父親並不看好他轉入農業,「認為把農業想得太簡單」。為了說服父親,陳文亮必須提出大量的證據,證明農業能夠在科技的輔助下,發展得更好。 因此陳文亮的團隊不僅在辦公室裡

  • 一路走來,始終專注於數位學習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郭伯臣校長,堅持教育創新理念,帶領團隊在數位學習領域探索新境界。自106年推出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因材網」數位學習平臺以來,其影響力深遠,截至2023年6月共計4,356所學校、290萬名使用者,獲教師及家長好評肯定,成效卓著。 郭伯臣校長表示,因材網的開發旨在個別化學習,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透過自動化適性測驗,系統性為每位學生設計獨特的學習路徑,提供相對應的數位學習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他們的未來學習生涯奠定穩固基礎。 教育部借重郭伯臣長才,於108年2月至111年7月間借調擔任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期間致力推動數位學習深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及前瞻基礎建設等計畫,為國家數位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帶領團隊積極推動科技人才培育、數位學習及服務、網路及資通安全服務、人文社科人才

  • 憑藉著十八年的專業領導,專注於CPU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技術,晶心科技董事長林志明帶領晶心科技成為台灣唯一自主研發CPU矽智財的供應商,並躍升全球半導體IC設計產業中嵌入式CPU IP的領先供應商之一,以卓越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多樣性,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讚譽和信賴。 在台灣,談到RISC-V莫不提及晶心,林志明謙虛地表示,當初做對了方向,加上努力耕耘,因此讓晶心占了優勢。事實上,CPU IP的技術在前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包括IP研發、整合開發環境以及建構生態圈等,晶心科技成功突破技術壁壘,推出了全球首款全面合規ISO 26262標準的RISC-V CPU IP N25F-SE處理器。這一突破性技術不僅為晶心科技贏得了業界高度的肯定,並確立了其在CPU IP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晶心科技更

  • 讓軟體成為台灣另一個數位強項,是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先生自上任以來的職志,除了積極協助政府推動數位轉型政策,更深耕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戰略,消弭數位落差,協助資訊服務業者推廣雲端方案。同時,更致力於帶領國內中小型資訊服務業者走向海外,透過商洽媒合、產品暨服務展示,促成國際商機合作,提升台灣業者的市場能見度,種種努力深獲肯定。 除了在實質業務上取得豐碩成果外,沈理事長也發表了全面而完整的「資訊服務產業白皮書」,從國家到產業發展列舉五項戰略目標,包括建立數位強國、促進數位平權、加速數位轉型、強化資安防護、兆元數位服務。在各戰略目標下,提供政府重要策略議題建言,力促相應政策的制訂。 「軟體在數位時代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沈理事長強調,電腦的使用不僅依賴硬體,更需要軟體的運作來支持服務提供、知識傳遞以及決策形成。呼籲政府在採購法和交

  • 台灣最大的跨境設計電商平台Pinkoi,網羅海內外優質設計師群,販售設計商品、數位創作、體驗活動,商品涵蓋食衣住行育樂,讓設計成為生活日常。近年來更在技術長李讓的帶領下,以 AI 與大數據技術為根本,以跨境電商平台為基底,優化積累之消費歷程數據跨入軟體即服務 (SaaS) 領域,逐步發展出多項商業模式,不僅為品牌成長帶來新養分,更成台灣設計師進軍國際的有效助力。 「在國外的市集,我們常見到台灣設計師的優秀作品,卻在台灣本土卻少有機會能夠體驗到這些美好。」面對這樣的現象,Pinkoi的創辦人李讓表示,臺灣有眾多充滿夢想和熱情的創作者,但卻缺乏一個專屬平台,讓他們與大眾面對面交流。Pinkoi的目標就是透過科技技術結合電商 平台與SaaS 服務 結合,壯大 讓臺灣設計能量展現的舞台,傳遞每個設計師的故事。 儘

  • 作為台灣第一位將電腦教科書製作成教學影片的人,促使教學影片成為教科書的標準配備,新北市昌福國小資訊組長呂聰賢老師已在YouTube上錄製並分享超過8,200段免費電腦教學影片,觀看人次更突破1182萬。許多學習者不吝表達對呂老師的感激之情,稱自己是「從小看聰賢老師的教學影片長大的」。 堪稱數位先鋒的呂聰賢,並非僅滿足於在線上平台上分享知識,撰寫並出版電腦教科書共計120本,內容廣泛涵蓋作業系統、文書處理、簡報製作等多個領域,著作不僅在出版界廣受好評,更是在教育界掀起一陣風潮。 多年來,呂聰賢帶領學校團隊,參與教育部、教育局各項資訊專案計畫,不斷運用新科技來建構數位化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習品質。透過臉書與各種研習,熱情的與大家分享他製作、整理的學習資源。如今,呂老師的影響力不僅在線上,更深入到學校教育體系,為數位轉型努力奮鬥。 在推動教

  • 率先推動「六合」價值主張,引領企業數位轉型浪潮。精誠資訊科技創新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吳文舜認為,不論是運用科技力量優化服務的金融機構,或是數位轉型中的企業,將「六合」思維當作企業活動的檢核框架,持續累積,一定會有助於達到快速整合目的! 精誠集團由傳統SI轉型為新型態XI,強調「產品組合」、「系統整合」之外,更加入了「數據整合」、「多雲混合」、「虛實融合」和「生態整合」的全新價值主張。吳文舜指出,數據是企業的數位能源,然而,面對異質數據和數據孤島的挑戰,企業必須找到解決之道。透過數據中台的架構,精誠集團成功解決了資料讀寫分離的問題,實現數據取用權限管理,並取得多項實際案例的成功。 而雲服務的崛起使得企業資源運用更加靈活,同時透過全球機房增強企業韌性。吳文舜表示,企業無法因為公有雲的出現而將數十年的IT價值摒棄,因此必須發展多雲混合的新架構。這

  • 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備受矚目的知名學者,中央研究院古倫維博士,以文本情感分析、意見探勘、視覺語言融合技術及不實新聞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開創性突破,屢次在國際頂尖技術會議中嶄露頭角,成功引領台灣自然語言處理研究走向全球舞台。 古倫維活躍於國際科研社群,時常在ACL、AAAI、EMNLP、WWW、NAACL等頂尖會議上發表論文。截至2022年,已累積超過35篇頂級論文,不僅Google Scholar引用數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論文被引用次數更達到347次。 「我是幸運的,用我會的工具,去做我有興趣的事情。」由於對語言、文學懷抱濃厚興趣,古倫維在早期加入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製作畢業專題,從而啟發了她對自然語言的深刻研究,從此踏上科學與人文並重的道路,致力推動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究。 因此古倫維也鼓勵學生抬頭看看世界,不僅要深耕技術領域,還要跨足

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