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蘇亮監事會召集人對智慧城鄉 2.0 的一些思考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2.0 大幅擴增包括 5G 網路建設和應用開發、人工智慧、縮短偏鄉數位落差、資訊安全等項目的「數位建設」預算;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2.0 的啟動,亞洲.矽谷計畫的智慧城鄉 2.0 也將以輸出國際市場為主軸,國家發展委員會更提出,要藉重能軟硬結合的系統整合力量,加速輸出海外市場,且會有系統性的戰略思維,整合資源打團隊戰,不讓日、韓進攻東協專美於前。
以往我們就不斷呼籲:政府應協助業界,建立「國家級系統整合平台」,由系統整合廠商(SI)做為領頭羊,在具備完整供應鏈或是可整合管理的場域,發展可持續執行、可高度複製的軟硬體及應用服務,而政府也應策略性長期支持應用服務廠商,確保永續發展。
同時,面對 5G 正式進入商轉,帶動垂直應用場域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讓台灣建設智慧城鄉進入新的階段,此時從經驗中學習,可以讓未來的做法更為精進。日前在一場齊集產、學、中央和地方等單位,由台灣智慧生活空間發展協會舉辦的智慧城鄉座談會中,透過無私的分享,形成許多值得重視的觀點,由這些觀點出發,或可勾繪出大家對未來的期待。
一、避免碎片化是推動智慧城鄕最大挑戰,可由中央協調地方共通性需求訂出標準,並創造更多應用
智慧城鄉推動成果雖然良好,但廠商沒辦法輕易將台灣經驗複製到海外,原因在於:各專案碎片化,彼此難以整合。原因可能來自於,使用的技術缺乏標準,造成各項數據資訊碎片化相當嚴重;也會因為政府採購法規範,不論是場域或是系統本身,規模過小且各自獨立,因此無法進行整體規劃;甚至各專案蒐集來的資料無標準化基礎,也未放置到整合性平台,是難以進一步發展出跨領域整合應用的重要原因。
由中央協調地方,針對資訊安全、資料格式、通訊協定等共通性需求,制定標準,將可避免廠商資源重複投入,地方政府又無法整合等情況的發生。為加速後續跨域應用,還可藉由系統整合業者將資料彙總至標準化平台,並以此引進不同廠商形成生態系。
二、科技發展快速,有必要提供地方政府顧問諮詢服務,提高計畫可行性及未來效益
根據統計,我國推動智慧城鄉計畫已有 22 縣市參與,試煉了 223 項智慧應用服務,但許多縣市政府推動智慧城鄉相關業務的主管們也坦承,因資源及人力的關係,在面對科技快速發展,如通訊環境已從 4G 邁入 5G 的時代,對新興科技或議題掌握度需要加強。
韓國為平衡國內各區域數位化發展程度,解決老城市的發展問題,進行智慧城市再造(Smart Regeneration)時,採取每年選擇六個城市,以一城市一主題的模式,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指導和治理諮詢,導入成熟的商用化解決方案,協助各區域城市再造。
台灣可以透過提供專業顧問服務,協助地方政府運用最新科技滿足需求,提高計畫可行性及未來效益,也可由推動成果較好的地方政府擔任顧問,分享推動經驗或作法給其它地方政府參考。
三、從城鄉場域練兵出發,走向國際,同時應重視財務規劃,才能永續經營
政府推動智慧城鄉的初衷,是以地方需求為主,甚至可從小鄉鎮做起,以避免城鄉差距擴大,同時讓國人對各種優質數位服務「有感」,唯有真實解決問題後,才有機會輸出海外。但地方政府不只要有意願,更要花很多經費,才能維運專案成果,而且預算上還會有排擠效應,這也是從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很難落實到 PoS(Proof of Service,服務驗證)的原因之一。地方政府需進行財務規劃,如地方政府支應配合款,或其它後續可讓廠商永續經營的作法,有商業模式才可增加廠商投入意願。
智慧城鄉 2.0 也強調走向國際,韓國則是針對東協、南美、中東等啟動的國際合作體系 K-SCON(Korea Smart City Open Network),不僅將在東協智慧城市發展項目上投資 3,000 億韓元,到 2020 年 4 月更已收到 23 個國家或地區,提出的 80 項關於韓國智慧城市技術經驗的申請書。
我們可更積極結合外交資源,分類深入研究東南亞市場後,將成果分享有興趣業者,並透過駐外辦事處協助篩選好的合作夥伴,降低海外輸出失敗機率,並在國際宣傳方面給予更多補助。
我們期待:智慧城鄉 2.0 能聚焦台灣最具發展優勢的垂直應用場域,依據人民實際需求,擘畫出政府、產業有共識的藍圖和標準,並促使產業界中具有相同理念、能力互補、各具専長的廠商結盟,運用產業生態系的力量,產出完整、具價值的智慧應用示範案例,是可形成獨步全球的智慧應用品牌,輸出國際。
(發佈時間: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