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理事長 : 電價調整外的當務之急
新電價已在 4月 1 日實施,期待能喚起全民節能意識。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 COP28正式宣布將完全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更要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容量提升兩倍,能源效率提升一倍,對目前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台灣,挑戰更加嚴苛。但危機即是轉機,除應積極重新檢視能源配比、加速電力排碳系數下降,更可透過公私協力,擴大對淨零創新的投入規模,以掌握備受重視的未來成長動能。
因此我們建議,首先應秉持確保電力系統韌性和穩定度的原則,重新檢視能源配比,並讓未來擁有更多重選項,提早新能源布局。
不論國人生活、產業經濟發展,都需確保電力系統的韌性和穩定度,未來除需努力提高包括天然氣在內的能源「安全存量」天數,持續發展合理價格充足的再生能源外,也需重新檢視能源配比,應進行多重選項,除太陽、風力、地熱等、針對未來前瞻能源如小型核電站(SMR)、核融合、氫能等,雖然短時間尚未有商轉的案例,但仍須提早佈局,並展開社會溝通。
其次,國際主要競爭國家紛紛加速電力碳排係數下降目標,我國也需急起直追。
電力碳排係數下降是淨零首要績效指標,也攸關未來產業競爭力。當各國都開始落實碳邊境管制時,對企業來說,發電換算出的高碳排,會讓出口商品被課以重稅。使產業增加碳成本而失去競爭力。對於出口造成影響。
我國2022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495公斤CO2 e/度,為 2005 年有統計以來最低,但相較於我國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目前每度電的碳排係數為0.4113公斤CO2 e/度,這每度電多出約 84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據台灣綜合研究院曾發表的數字推估,若每噸碳價20美元,每使用100億度電,出口成本將相差約1,700萬美元。
韓國預計到2030年電力排碳係數將降為0.245公斤CO2 e/度;德國、荷蘭和法國在內的7個歐洲國家更承諾,將在2035年底前將排放二氧化碳的發電廠從電力系統中淘汰。目前我國 2025年的電力排碳係數目標是 0.388公斤CO2 e/度。明顯落後,政府將在今年年中公布包括 2030 年電力排碳係數目標的第三期國家溫室氣體(GHG)階段管制目標,期待我國碳排係數下降目標也能追上主要競爭國家。
最後,應善用台灣 ICT 優勢,著力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並擴大對淨零創新科技的投入和相關優惠政策。
當然在全民共同努力節能減碳的同時,也應著力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積極善用我國ICT科技,如整合再生能源,開發彈性的儲能方案;推動區域能源與資源整合,使用資訊系統化監測等,都有助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目前許多淨零創新科技都處在研發階段,包括人工智慧、AIoT、5G通訊、能源儲存等資通訊科技,也都是這些淨零創新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
同時在將淨零視為國家未來經濟的新成長動能下,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將投入約3,690億美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實現綠色環保目標;日本綠色轉型(GX)推進法案規模更達10 年 20 兆日圓(約 4.5 兆新台幣)。都是致力通過政府投資、放寬投資規定、優惠財稅措施等,建立公私協力生態系,積極掌握重大商機。
根據「台灣 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政府將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推動減碳,並通過淨零轉型帶動4兆民間投資,不論是在政府投資規模、相關財稅優惠措施等,或許可借鏡美、日,更為精進。未來資通訊產業也會致力透過公私協力,透過加強研發,除達成淨零轉型目標,建立並衍生許多應用,以掌握新興淨零創新科技商機。
(發佈時間: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