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等科技快速發展,運用新興科技解決城市巨大化問題已成為全球城市及產業發展的重點。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於2019智慧城市展開幕暨頒獎典禮中,以「共創美好新未來 Futuristic Society」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從全球物聯網生態圈與科技發展優勢的角度切入,勾勒未來城市樣貌,包括經濟進步與社會問題解決將趨平衡,善用自然資源與創新科技,更加確保生命安全,並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應用發展。同時攜手全世界跨領域專家能量,群策群力,帶動城市與產業合作契機。台灣是全球邁向未來城市的重要夥伴,透過科技發展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打造跨域、循環、永續、共榮的美好新未來。 劉文雄指出,近年來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日趨嚴重,包括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災、美國卡崔娜颶風侵襲紐奧良,以及加州森林大火等,均造成人民生命安全
明年將邁入「四十而不惑」的新光保全,一路從保障客戶的安全、提供讓客戶安心的服務,到積極建構兼具「便利生活、安全防災、永續環保、健康樂齡、隱私保護」五大定義的智慧城市藍圖,新光保全洪國超總經理指出,隨著全球愈來愈城市化,未來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務,不僅是要解決問題,更要能預防問題。 這麼多年來,新光保全已在全台布建達400萬個感知器,而在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發展過程中,將會在水電、瓦斯等許多領域,布建更多的感知器。在洪國超總經理的心目中,未來這些感知器將會交織成為綿密的感知網絡,收集更完整、龐大的數據,進而透過人工智慧,訓練出更有智慧的城市大腦,能更有效率地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 因此洪國超總經理在用三個辭彙,說明他觀察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首先提出的就是「跨域(Cross)」。洪國超總經理指出,以往大家比較習慣專注深耕在某個垂直領域,但如今許多時候,
「智慧來自於思考,思考來自於專業,不論是蓬勃發展的智慧應用領域、智慧城市、乃至於智慧世界,都需要透過專業的思考,賦與嚴謹的定義」,群光電能技術中心黃中明技術長如是說。 走進榮獲「第2屆亞太地區優良智慧綠建築暨系統產品獎」(2018 APIGBA Awards)最高榮譽獎項「鉑金獎」的群光集團總部「群光智慧綠能大樓」,訪客恐很難查覺,這棟大樓內竟有17,680個IoT裝置,I/O點數量達63,520點,平均每天要傳輸約3,500多萬筆資料,下達超過300萬個命令,進而可以節省45%的能源消耗成本、60%的營運和管理成本。 而這只是一棟建築的數據,群光電能的IWA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已能連結好多棟建築,這樣一個可能收集資訊、分析資訊,進而能控制設備和環境,可以說不再止於,是智慧建築領域,而是一個很強大的IoT系統。但黃中明技術長指出,儘管從IWA
從東元電機的核心事業出發,運用物聯網、雲端等技術,由訴求節能減碳的智慧馬達、雲端空調,演進至能預防診斷的雲端監控,回顧這段發展歷程帶來的啟發,東元電機邱純枝董事長強調,物聯網、雲端等雖提供溝通互聯的功能,但如何思考在怎樣的應用場景下,用何種控制方式,解決智慧城市或生活遇上的問題,將是產品和服務能否為客戶接受的關鍵。 一如許多企業在面對幾乎包山包海的智慧城市新商機時,總會躊躇於該如何定義智慧城市,以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軌跡。東元電機的本業偏重在硬體,主要生產的馬達、空調等,也是最主要耗能的設備,而透過智慧節能,正是智慧城市追求永績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成為非常適合東元電機切入智慧城市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邱純枝董事長雖有點半開玩笑地形容,東元電機涉足的領域距離本業有點遠,甚至看起來不務正業。但不可否認,東元電機多元化發展的物流、餐飲等領域,卻為
經年在國外考察和參訪,中興保全林建涵副董事長對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備受矚目的發展趨勢如數家珍,但在林建涵副董事長的心目中,未來可以想像,更重要的是,呈現現階段已經能做到些什麼。 從2013年中興保全為慶祝成立三十五周年,舉辦「明日城市的微旅行-智慧城市特展」,歷數中興保全多年來曾透過展覽,呈現許多從「安全、安心、信賴」核心業務向外延伸的發展面貌,特別是揭開中興保全已經耕耘十多年,但卻不為一般大眾熟知,在許多大型場域和政府單位、電信業者合作,發展安全監控服務,並跟隨科技進步的腳步,不斷與時俱進,也成為中興保全走向如智慧城市這樣更大場域時的優勢。 就以在各種智慧城市應用情境中,備受重視的人工智慧來說,林建涵副董事長指出,在中興保全的企業內部,可以用人工智慧來協助檢視、精進現有的工作流程,並且透過人工智慧分析公司數十年來累積的大量數據,藉此判斷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