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EX 2025 國際論壇與新創大秀震撼登場!

2017發明展技術推薦系列報導(10)可預防化學誘導腸道損傷與大腸癌之創新藥物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鄭添祿所長(左1)

大腸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每年約有140萬新大腸癌病例,一年約造成世界約990億的經濟損失。大腸癌的發生除了與飲食習慣有干係,也與肝臟解毒路徑有關,藥物或有毒物質的代謝過程會造成腸道受損與腹瀉,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腸道病變跟大腸癌,而高醫大團隊所研發的「腸道菌eβG專一性抑制劑」可突破代謝物質的循環機制,成為有效預防化學誘導腸道損傷與大腸癌之創新藥物。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鄭添祿所長解釋,葡萄醣醛酸化(glucuronidation)是肝臟解毒的主要路徑,藥物或致癌劑等有毒物質會經由此葡萄醣醛酸化的代謝作用,與葡萄醣醛酸鍵結而降低毒性並加速排出體外,但是當葡萄醣醛酸化的代謝物進入腸道後,會被腸道菌所表現的eβG酵素水解而再度回復成有毒物質,讓腸道受損導致病變和癌症的發生,此外,化療藥物也是因為這樣的機制而造成嚴重的腹瀉。

腸道菌eβG專一性抑制劑是一個標靶預防藥物,針對腸道菌eβG抑制其酵素活性,可降低葡萄醣醛酸化的代謝物在腸道內的再度回復毒性,且不影響益生菌生長,可廣泛應用於避免藥物對腸道破壞及腹瀉,達到保護腸道,預防腸道損傷與大腸癌的效果,並且可與化療藥合併使用,不會影響藥物治療療效。

鄭添祿所長指出,約有75%的大腸癌患者屬於偶發性,可能因為飲食或生活習慣所導致;而其他5%來自遺傳和20%有家族史的患者,則是由於腫瘤抑制基因APC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缺損所造成的顯性遺傳性罕見疾病,這些患者的大腸、直腸會產生數百~數千個腺瘤性瘜肉,其癌化機率 21歲前7%,45歲前90%,50歲100%,是大腸癌的高危險、高風險族群,難逃大腸癌的侵襲,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治療。腸道菌eβG專一性抑制劑將可作為治療藥物,避免這些患者的瘜肉癌化而演變成癌症。

「經過六個月腸道菌eβG專一性抑制劑使用後,可以有效阻止小鼠腸道腺瘤性瘜肉發生,這給我們很大的信心」鄭添祿所長透露,目前此腸道菌eβG專一性抑制劑作為預防化療副作用與大腸癌,已經申請PCT專利合作條約、美國專利臨時案與台灣(中華民國)專利,同時正在進行作為大腸癌高危險群治療用藥的臨床前相關實驗,期盼早日成為罕見疾病治療藥物,嘉惠遺傳性大腸癌患者;未來更希望能與有興趣的廠商共同攜手合作,成為民眾生活保健食品,成為每個人的腸道健康守門員。


(發佈時間:2017-11-20)

上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本會在COMPUTEX、InnoVEX設置TCA 50展位 歡慶TCA 50周年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COMPUTEX 2025】AI NEXT FORUM- Cloud x Edge AI x Data Center Highlight (May 6th, 2025)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
【未來科技不斷電】全球首創以弱監督式多實例學習框架精準解析數位病理影像之基因表現及存活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