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2025 開放參觀預先登錄

2018創新發明館-技術推薦系列報導(4) 強勢辨識奈米標靶腫瘤的超音波與磁性雙模態造影術



台灣脂肪肝盛行率高,肝癌更是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二位,而超音波技術作為健檢項目之一,更是肝疾病的第一道把關者。為強化臨床醫師判斷依據,降低醫療資源耗費,由臺灣師範大學謝振傑老師所研發的「強勢辨識奈米標靶腫瘤的超音波與磁性雙模態造影術」,將有效凸顯癌症病徵,減少判斷的模糊地帶,為病患爭取黃金治療時程。

「超音波技術臨床上普遍用來辨識組織上差異,但是對於辨識是否為如腫瘤的特定組織,以及微小的組織差異,仍然有所不足。」謝振傑老師指出,醫學影像可分為結構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而超音波影像屬於前者。「且超音波的操作著重經驗,醫生一旦有所懷疑,也只能安排後續的核磁共振或斷層掃描來做進一步確認,但這樣一來一往,要耗去許多醫療成本和治療時間。」

「強勢辨識奈米標靶腫瘤的超音波與磁性雙模態造影術」便是整合超音波造影術、磁性奈米顯影劑、磁性造影術,並提出以超音波使磁性奈米粒子振動產生磁性訊號,大大減少磁性功率的消耗。因此未來外掛於現行超音波造影術,並使用磁性造影術的奈米粒子,可於診間提升超音波造影術對於腫瘤診斷的專一性、靈敏度,減少延誤病患診斷出病灶的時間,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

臺灣師範大學謝振傑老師表示,此技術只需要原有的超音波設備中,外掛一個磁性線圈,其他無須添購任何裝置或系統,這不僅讓醫療院所可以在短時間內用最低成本打造更優良的檢查設備,可預見的,也將有助於提升偏鄉醫療能量。「在政府積極推動下,民眾已具備醫療分級的觀念,我們也希望藉由提升臨床診間的腫瘤辨識能力,在未來能夠做到醫材分級,適人、適時、適用。」

與臺大醫院攜手合作下,此技術現階段已完成連續波的動物實驗,也已經申請到台灣專利(美國專利申請中),下階段將持續驗證脈衝超音波的可行性,盼早日將此快速、簡單、便宜的技術應用到醫療診斷中,造福更多病患。


(發佈時間:2018-10-02)

上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本會在COMPUTEX、InnoVEX設置TCA 50展位 歡慶TCA 50周年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COMPUTEX 2025】AI NEXT FORUM- Cloud x Edge AI x Data Center Highlight (May 6th, 2025)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
【未來科技不斷電】全球首創以弱監督式多實例學習框架精準解析數位病理影像之基因表現及存活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