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2025 開放參觀預先登錄

本會海英俊常務理事倡企業減碳 提升綠色競爭力



因氣候異常導致的生態衝擊,正在全球各地發生;熊熊的野火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美國加州及巴西等地的森林燃燒,焚毀的面積已打破歷史紀錄;在澳州大堡礁、菲律賓及越南以及台灣周邊大片的熱帶珊瑚進入白化與死亡階段,都是二十年來最嚴峻的情勢。科學家對於暖化的預測,似乎都已一一成真,我們必須立刻行動,否則早晚會被其吞噬。

如何落實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UNFCCC)提出的「減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無疑是人類在本世紀面對的最重大課題之一。當許多目光焦點放在各國能不能兌現巴黎協定時所提交的排放承諾,合作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2ºC或1.5ºC 內,有遠見的企業應積極找出可行的路徑,讓人類社會持續籍由科技的創新而永續生存下去。

減緩策略著重在經由節能減碳,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調適策略則意指人類在因應氣候災害時所產生的調節之道,像是重新規劃城市發展,以防止突如其來的暴雨、熱浪災害等。近年來再生能源、電動車等技術日益成熟,以往再生能源受到天候的影響,機組運轉經常處在間歇性發電的限制,也能透過可穩定調節、調度電力的儲能設備,增加發電的效率,但在減省一度電要比新發一度電容易下,如何在主要消耗能源的場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產業落實節能減碳、善盡社會責任時,最能立竿見影的首要做法。

在聯合國發布的「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氣候變遷對策、乾淨能源、永續城鄉等都是重要的永續發展目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但不論國內外的數據都顯示,人們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的努力,還是遠遠不夠。

2019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長1.5%,到 2030 年全球排放量每年必須下降7.6%,才能將升溫限制在巴黎協定的理想目標 1.5°C 內。而根據 2018 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國家報告,台灣2018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約為 2 億 7400 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距達成 2020 年較 2005 減 2% 目標,仍差了約 1400 萬公噸。同時隨著雲端運算、智慧製造等趨勢的發展,相關的能源消耗,將更增加產業節能減碳時的難度。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曾評估現行各國減碳方案和永績發展情境下的碳排差異, 結果發現要達到永續發展,仍需在減碳上投注更多的努力。其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採用再生能源,是最具減碳潛力的二種方式,分別占了上述碳排缺口的37%與32%。

全球的能源使用中,建築(31%)、交通(29%)、工業(29%)等三個能耗最高的領域,也將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重點。因此,不論是在各階段都可達成環境友善和資源有效運用的「綠建築」;或是運用智慧的資通訊技術,擁有精密空調、照明控制、廠務能源監控、電源備援系統等的智慧樓宇或智慧工廠;可以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搭配雙向充電器還能分享車內電池能源,且吸引國際大廠競相投入的電動車等等都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重點項目。而 2019 年全球資料中心約占全球電力需求的 0.8%,未來隨著物聯網、車聯網等技術更加普及,未來資料中心的運作量也將不斷增加,5G時代更可能會將資訊傳輸的整體用電再推升170%,也成為下一個提升能源效率的關鍵熱點。

使用再生能源、減少燃煤用量後的發電、傳輸、配電等面向的供電效能提升,則是另一個減碳重點。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必須要藉重儲能設備,讓在發電高峰時候產生的能源,可以經過削峰填谷、負載移轉等,達成再生能源供應的平滑化,甚至透過智慧微電網,進一步增加供電彈性。近年來政府積極發展各種再生能源,並提出產業用電大戶需自行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或購買憑證時,也應把握機會,建立從發電、傳輸、儲電、配電等環節的完整產業生態鏈。

以往許多人都以為經濟成長和節能減碳是相互衝突,但實踐中證明,企業是可以減少用電密集度,卻又能讓營運獲得提升,甚至在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如何因應空汙、水資源利用和回收等議題,也會衍生出許多的商機。

近年來國際大廠紛紛要求供應鏈配合做減碳管理,投資法人也在看企業的減碳計畫,企業在減碳與氣候變遷上的表現,已經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為了投資人的長期獲利、為了員工穩定的工作機會,也應該要有更多的企業能一同參與,一同提升企業的綠色競爭力。


(發佈時間:2020-10-22)

上一則 下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本會在COMPUTEX、InnoVEX設置TCA 50展位 歡慶TCA 50周年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
【未來科技不斷電】全球首創以弱監督式多實例學習框架精準解析數位病理影像之基因表現及存活預測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孔電極與非貴金屬觸媒: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技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