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2025 開放參觀預先登錄

醫學資訊先鋒者(李友專專訪)


104年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得主-李友專

「電腦並非要取代人,而是加上電腦的協助後,將比以往只靠人力判斷的精確度往上提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李友專院長,從求學時代便投入電腦的懷抱,不但創設亞洲第一個醫學資訊研究所,並擔任國際醫學資訊期刊主編,協助年輕學者展現研究成果,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醫學研究影響力。可謂臺灣醫學資訊開路先鋒

在醫學系的養成過程中,需要背誦記憶的知識相當多,李友專開始思索用電腦來協助資訊管理的可能性。就讀美國猶他大學期間,發現指導教授投入疾病判讀資料庫的建立,更讓他確信醫學資訊化的重要性。李友專強調,醫學與資訊的跨域合作目的在提升醫療品質,降低醫療錯誤,增加病人健康。

李友專表示,醫療院所通常使用多重管控來防止醫療人員的疏失,但根據「乳酪理論」,疏失依舊可能突破重重關卡而發生。在美國,每年就至少有十萬人死於醫療錯誤,成為第五大死因。相較於人,電腦具有不忘記、不疲勞、速度快、價格低廉等好處,利用電腦資訊系統來協助醫療人員的判讀和確認,將可有效降低錯誤、避免傷害。

李友專也曾協助制訂電子病例標準,是台灣電子病歷系統的重要推手。他表示,與全球其他國家比較,台灣的電子病歷系統做得相當不錯,利用電子病歷作為原始資料,推動電子化決策支援,醫病雙方都可享受電子病歷帶來的好處。

舉例來說,有一種藥分為2.5mg和50mg,醫生向來都是開50mg,而某天不小心開成2.5mg,以往只能靠護士或藥師做二次確認,但萬一因為忙碌或一時不察,用藥錯誤就可能發生。經由電子病歷,系統將根據用藥習慣會跳出提醒視窗,協助醫生再次確認,降低用藥錯誤機率。

對於智慧穿戴裝置及IOT(物聯網)對於醫療的幫助,李友專也持肯定態度。他認為智慧穿戴裝置將突破醫療院所的區域限制,協助蒐集病人資料,醫療院所也可以介入作提醒、宣導,有助於疾病的追蹤和治療,對於醫病關係也有助益。這也是他未來努力的方向。

參考網址:104年資訊月「傑出資訊人才獎」選拔活動得獎名單

(發佈時間:2015-11-25)

上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本會在COMPUTEX、InnoVEX設置TCA 50展位 歡慶TCA 50周年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COMPUTEX 2025】AI NEXT FORUM- Cloud x Edge AI x Data Center Highlight (May 6th, 2025)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
【未來科技不斷電】全球首創以弱監督式多實例學習框架精準解析數位病理影像之基因表現及存活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