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年度科研盛事,【2024未來科技獎】即日起至5/31(五)開放技術團隊報名

熱門: 智慧城市  UX  物聯網 

2017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黃悅民



在成功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暨工程科學系講座教授黃悅民老師的心目中,科技必須是和人文融合,否則它將是冰冷的。而當資訊科技應用在教育時,如何讓受教育者產生喜愛學習的「情意(Affection)」,更是不容忽視的關鍵。

當年黃悅民老師負笈美國時,學的可是如今當紅的人工智慧。十多年前,參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也是著眼在建立一個智慧平台,透過資料探勘的技術,從使用者的行為分析中,試圖找出數位學習相關的知識。黃悅民老師坦承,當時並沒有任何教育相關的背景和知識,但這次的經驗,也成為他找到日後工作方向的轉捩點。

黃悅民老師指出,這段經歷讓他開始思考人文或人性的問題。資訊科技是必須要能夠應用,不論是應用在教育上,還是應用在人的其它面向,如果不懂得人性,科技無法融入到人文中,那科技始終是冰冷的。

因此黃悅民老師開始思考,一個數位學習的平台或教材,除了可以應用的資訊科技外,還應該包含些什麼。黃悅民老師不僅不斷地學習教育的理念、教學法等,更重視和第一線、擁有多年實際教學經驗的老師們溝通和請益。

黃悅民老師說,科技不是萬能。不是口頭上講,科技有多厲害,重點還是老師願不願意使用新的教材、學生喜不喜歡新的學習方式,這些都可以歸結到,在設計數位學習的平台或教材時,有沒有考量到實際的教學方法、策略和知識。這也是後來在開發相關的系統時,都會和第一線的老師們請益、交換意見的原因。

透過科技和實務的相互交流,黃悅民老師針對數位學習輔具研發,並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和工具,開發完成:即時評量之互動式電子書學習系統、衛教註記電子書系統、多媒體影音多元註記系統等實際應用的多套系統,並注入台南市教育雲設計。

黃悅民老師更進一步指出,接近半世紀前,就有教育學者提出教育的三大目標:認知、情意、技能。固然如何透過資訊科技的協助,可讓學生增加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認知能力,進而經由學習獲得某種技能,另一方面也必須思考如何製作出生動活潑,能讓學生快樂、喜愛去學習的教材和內容,這就是所謂的「情意」。

目前黃悅民老師正投入科技部和國教署的培龍計畫,主要是用行動科技輔助中低成就學童的學習,在進行的過程中,也同樣邀請國小老師共同參與。黃悅民老師指出,一般談到資訊科技時,總會講到3C,但其實還有一個C,那就是Care,培龍計畫就是希望也融合這個C,未來希望建構一個有「情意」的學習系統,讓這些中低成就孩童,可以快快樂樂、願意去學習,進而達到關注這些中低成就孩童的目標。


(發佈時間:2017-12-05)

上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行政院長陳建仁參訪國發會「臺灣淨零願景館」
東京電玩展推手CESA來台 與本會共同為台日遊戲產業發展助力
大專資服競賽數位人才媒合會 獲企業和求職者肯定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夏日電玩展舞台活動
經濟部技術處邱求慧處長參觀InnoVEX
數發部唐鳳部長:集思廣益找到滿足需求並降低不信任感的解決方案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COMPUTOUR 2023 - COMPUTEX 2023年度創新解決方案速覽 with BC Award
InnoVEX 2023 新世代歐美EV創新論壇
InnoVEX 2023 亞洲智慧移動新未來論壇
InnoVEX 2023 新創競賽:頒獎典禮
InnoVEX 2023 新創競賽:決賽
InnoVEX 2023 元宇宙揭秘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