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周倩
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成為教育界亟需面對的挑戰。長年專注在「網路素養與倫理」議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教授率先提出資訊科技使用必須符合安全、合法、合禮、合宜的「一安三合」原則,讓使用者在善用資訊科技之餘,也能養成數位公民的正確價值觀。
回顧教學歷程,在網際網路剛興起的90年代,周倩便與資科系的資深教授們開設網路學習課程,建置相關系統,試圖利用新技術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然而,一位學生沉迷於網路而寫不出碩士論文的求助,引發了周倩的深思,從而意識到網路的雙面性。
在隨後的研究中,周倩發現網路不僅是學習的工具,也可能成為沉迷的源頭。她開始進行全臺灣第一篇網路沉迷的研究,並與其他學者共同探討這一現象,試圖找到解決方案。隨著時間推移,周倩的研究範疇不斷擴大,涉及網路交友、網路禮儀、網路霸凌等各種新興問題,讓她深感這項工作的迫切性與長期性。
適逢網路科技的快速興起與多元應用,周倩開始專注在網路學習情境中的「網路素養與倫理」議題,後來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又擴大到所有的資訊科技,涵蓋「資訊素養與倫理」的議題,近年來更演變成「數位素養與倫理」。周倩持續在教學與研究上努力,成為國內學界在此領域最早、最有系統、最知名的研究者之一。
作為數位素養教育領域的先行者,周倩特別強調家庭教育在數位素養培養中的關鍵角色。周倩指出,數位素養不僅包括對科技的使用,更涉及倫理與安全的認識,而家長和學校在這一過程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許多孩子沉迷於電子設備,往往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長如果過度依賴科技來安撫孩子,或忽視與孩子的互動,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數位使用習慣與態度。」周倩讓孩子參與電腦的組裝與編程,並通過實際操作,讓孩子理解科技的價值與使用方式,進而從中培養出對科技的熱愛與理解,並有效避免了沉迷於遊戲的問題。
在談到如何推動數位素養教育時,周倩強調教師的角色及對於年輕一代的引導至關重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數位工具,讓他們認識到這些工具的學習價值,而不僅僅是娛樂的手段。此外,教師們也應主動與家長合作,透過班親會等方式,傳遞正確的數位科技使用觀念。
周倩指出,數位素養教育的推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續學習和適應,特別是在當前社群當道、AI技術迅速發展的浪潮下,網路霸凌、假消息、深偽技術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讓學生甚至整個社會的數位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周倩的理念和努力不僅為臺灣的教育界帶來了新的思考,更影響了政策的制訂。周倩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這一行列,共同推動數位素養的提升,讓年輕一代能夠在數位世界中自由而安全地學習、成長。
(發佈時間: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