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王毓駒
俄烏戰爭讓全球對無人機技術需求的迅速上升,甫拿下113年傑出資訊人才獎項的創未來科技董事長王毓駒表示,無人機防禦系統的需求在近年來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無人機的應用不再僅限於軍事領域,還擴展到了民用市場。他強調,這一技術的潛力不容小覷,未來可望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創未來科技 自成立以來,憑藉著創新的相位陣列(AESA)雷達技術,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矚目的雷達與通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不僅在技術研發上取得卓越成就,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並與國內外多家重量級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台灣在太空科技與國防科技領域的發展。
王毓駒的創業旅程起始於對雷達和通訊系統的興趣,獨家研發出「超薄型陣列天線」技術。在談到為何選擇進入無人機偵測市場時,王毓駒笑說最初的計畫是專注於鳥類偵測,但在參加丹麥的離岸風電展覽後,發現更多人詢問無人機偵測,市場潛力巨大。這次展會讓他意識到,無人機防禦不僅是一個剛需,更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市場。
確立投入方向後,王毓駒積極布局,首先設法讓產品更輕盈,體積更小,進一步取得應用上的優勢。此外,降低成本,墊高競爭門檻。王毓駒指出,台灣在電子零件的成本降低上具備優勢,這使得將這些高端技術應用於更廣泛的市場成為可能。
對於創業者而言,如何解決供應鏈問題和控制成本是成功的關鍵。王毓駒認為,國防產業的特殊性在於其技術要求和成本結構,傳統的解決方案往往過於昂貴,無法進入民生市場。而台灣有能力在關鍵電子零件上進行成本控制。
「必須要在關鍵的晶片上下手,不然永遠不可能從航太衛星到民生產業。」王毓駒認為,晶片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在關鍵晶片上降低成本,才能將國防技術推向更廣泛的應用領域。這也是創未來致力於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入研發,目標鎖定在能夠廣泛應用的低成本產品上。
王毓駒認為,台灣在國防產業的潛力巨大,目前市場對這類技術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在全球的科技競爭中,台灣不僅要依靠已有的優勢,還需要不斷探索新機會,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因此創未來也將與其他產業、不同領域的公司進行溝通,尋求合作機會,以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
隨著產業發展,也將帶動相關周邊的升級,人才也成為關鍵。王毓駒表示,目前在學校中並沒有專門培養國防相關技術的人才,因此創未來相當著重內部專業訓練,以確保技術的延續性和創新。「吸引各類專業人才,對於提升公司的技術水準至關重要。」
在地緣政治形勢變化的背景下,王毓駒所帶領的創未來不僅在技術上不斷創新,更在市場需求上展現了敏銳的洞察力或掌握度。隨著無人機防禦系統的持續發展,台灣有望在全球國防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為未來的安全提供堅實的保障。
(發佈時間: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