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EX 2026 開放早鳥參展報名
專題報導

2025 未來科技獎亮點技術

  • 機械手臂己大量布署在生產線上,但通常都需程式設計師使用特殊的語言和軟體,來控制這些機器人執行各種工作。獲得 2025 未來科技獎的「人機共舞: 基於電腦視覺之零編程直覺化機械手臂編舞界面暨人機協作創作系統」從讓藝術家能以身體語言與機械手臂共同創作出發,進而實現直覺化零編程的機械手臂控制,將使機器人在產業應用上,更易成為「智慧夥伴」。 「人機共舞」旨在實現直覺化零編程的機械手臂控制,讓藝術家能以身體語言與機械手臂共同創作。研究開發出兩種主要流程:教導型(Offline),舞者的動作經姿態感知、資料處理與轉譯後,由機械手臂重現;鏡像型(Online),透過即時姿態感知與資料轉譯,機械手臂能同步模仿舞者動作,實現人機即興共舞。 「人機共舞」計畫的科技藝術突破性在於:賦予藝術家無編程直覺式機器人編舞工具。透過即時動作捕捉與逆向運動學,同時藉由機器

  • CNC 控制器就是CNC機器的「大腦」,負責將設計圖轉化為機器的實際運動,是實現自動化、高精度製造的關鍵核心。「AI嵌入式五軸CNC控制器」技術團隊更進一步讓單一晶片上同時具有運動控制以及AI推論功能,除了降低成本,也能提供即時補償的功能,導入三項AI智慧功能對於提供業者在高速、高精以及高加工品質方面具卓越的貢獻,目前已經出貨上千台。 這套全世界第一的AI嵌入式CNC控制器,使控制器能在CPU以及NPU進行AI模型推論,在佈署AI模型上導入模型剪枝(壓縮)技術,並能上傳數據於雲端平台進行修模。AI技術方面包含了軸向熱變形預測技術、刀具磨耗影像檢測技術、插補與伺服參數最佳化技術,以期達到高速、高精、高品質以及低成本的目標。 本技術有四大突破性技術:1. 軟硬體技術:具備Plug-In、NPU、感測器擷取、模型管理與雲端模組。2. 軸向熱變形

  • 氫能是備受矚目的未來能源,製氫則是使用氫能的第一道關卡,而獲得 2025 未來科技獎的「次世代PEM電解技術製低碳臭氧與負碳綠氫」,不僅能在低工作電壓下,透過純水電解,有效製造負碳綠氫,同時生產的臭氧水,還能利用它的殺菌消毒能力,應用於清潔、消毒、醫療等領域,不僅加速氫經濟實現,更被信紘科技高效處理台積電半導體製程的液體廢棄物,成就獲得第二十一屆國家新創獎。 目前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技術(PEMWE)之電極組(MEA),因電流中斷後出現性能衰退之現象。「次世代PEM電解技術製低碳臭氧與負碳綠氫」的技術團隊則將MEA中陽極觸媒之組成,透過PTFE添加、添加酸、導電碳材與陽極觸媒混合,與商購之MEA進行性能與衰退比較。結果證實,上述參數的調整,改善了電極孔隙度、電極導電度、與結構強度致使性能優於傳統配方與做法。 「次世代PEM電解技術製低碳臭氧與

  • 當資源有限的如智慧手機、IoT裝置、無人機、太空衛星等邊緣設備,要運行AI模型時,就必須透過壓縮的方式,減少模型的計算量和儲存空間,提高推理速度並降低能耗。獲得 2025 未來科技獎的「高面積使用效率之可操作於低電壓的稀疏神經網路加速器」就非常出色地透過剪枝與稀疏化壓縮模型,讓需要低功耗的衛星、無人機,具備高能源效率、小面積與低電壓運行能力,可即時執行語意分割任務,有效降低影像傳輸與儲存負擔。目前這項技術應用範圍涵蓋智慧農業、災害監控與太空影像處理,未來更可作為AI加速模組或IP核心導入Edge AI晶片,具高度產業化潛力與經濟效益。 稀疏化是透過讓 模型參數或結構變得更加稀疏(即大多數值為零) 的方式來達到壓縮和加速的效果。稀疏化可以於減少模型的記憶體需求,同時加速模型的推理過程,尤其是在配合專門的硬體時效果更好。 「高面積使用效率之可

  • 當我們想到3D印表機時,腦海中常浮現出列印玩具、公仔或手機殼等日常應用的畫面,然而,這項技術正迅速跨足實驗室,改變尖端科學研究的開發方式。獲得2025未來科技獎的「多尺度3D列印可撓式觸覺感測器」就充份發揮3D列印具備的高自由度與快速製作模型的能力,可10秒內完成製作,成本低、彈性高,適用於羽球、跑步與復健即時監測,並具跨足復健醫療及智慧穿戴領域之應用潛力。 現有運動科技如IMU(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攝影系統與壓力鞋墊受限於無法量測受力、高成本與靈敏度不足。「多尺度3D列印可撓式觸覺感測器」為3D列印柔性觸覺感測陣列,具高靈敏度(10,692kPa⁻¹)、快速響應(10毫秒)、低功耗(0.1V),10秒內免模具製作,成本低(約100 元),可客製化,具突破性優勢。 目前「多尺度3D列印可撓式

  • 6G時代通訊系統面臨高頻衰減、訊號遮蔽與視距限制等挑戰,導致訊號傳輸品質不穩的限制將更為明顯,而當先進通訊系統廣泛應用在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遠距醫療與沉浸式體驗等場景時,對訊號覆蓋與穩定性會提出更高要求,獲得 2025 未來科技獎的「RIS輔助的AI-native 6G RAN通訊系統:改變智慧城市廣域連接技術」,將是未來智慧城市無線通訊關鍵解方。 「可重構智慧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技術利用可編程的超材料反射單元,透過動態調控反射相位與方向,讓訊號得以繞過障礙並精準傳遞,能有效提升訊號覆蓋與品質。 此次獲獎的「RIS輔助的AI-native 6G RAN通訊系統:改變智慧城市廣域連接技術」更將可重構智慧面作為核心網元,結合AI技術實現智慧城市的廣域連接優化。在此架構中,N

  • 全球建築能源用電中,空調耗能佔比逾40%,商辦、醫療、甚至是目前很夯的資料中心等場域,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開發高效率、低碳冷房系統,獲得2025未來科技獎的「連續式真空儲冰泥空調系統技術」,為淨零冷房提供具體可行的高潛力解方。 傳統冰泥製備依賴冷媒壓縮機於-3°C至-9°C低溫下運轉,效率低、耗能高。全球首創的「連續式真空儲冰泥空調系統」,以水為冷媒,透過真空閃蒸於水的三相點產生冰泥,可在0°C至-0.5°C溫度下製冰,具備高效率、低碳排與環境友善等優勢。開發連續式真空儲冰泥空調系統採用冰泥(Ice Slurry)作為儲冷介質。冰泥為液態水與大量冰晶混合形成之泥漿狀流體,具有良好流動性與高儲能密度,能靈活輸送並於融化過程中吸收大量相變潛熱,是理想的儲冷材料。 系統首度實現製冰與儲冰流程分離與連續操作,突破傳統真空製冰泥系統只能批次製冰、需

  • 在全球AI浪潮推動下,大型語言模型(LLM)已廣泛應用於日常與專業領域,半導體晶片更成為驅動科技進步的核心引擎,而當企業伺服器或手機等行動裝置,要能提供即時推理服務,同時降低能源消耗並保障資料隱私。未來人人可在手機上離線運行LLM,實現隨時隨地安全互動的AI體驗,國立陽明交大黃俊達教授團隊研發出針對邊緣運算應用優化之大型語言模型推論加速器晶片,將是最佳選擇。 這顆針對邊緣運算進行優化之的高效能端對端大型語言模型加速器晶片,是專為Transformer架構與LLM推論優化的「矩陣乘法加速器(MMA )」。,實現10TOPS的高運算力,並可獨立完成推論過程中99.9%的計算;同時支援先進的混合精度計算技術,在每秒100GB記憶體頻寬下進行大型語言模型(Meta LLaMA2-7B)推論,每秒可產生高達24個詞元(token),展現出卓越推論效能與競

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