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RISC-V聯盟林志明會長 : RISC-V,晶片自主的利器
歐盟和印度等各國政府部門積極扶植RISC-V發展,追求晶片自主。台灣RISC-V聯盟會長暨晶心科技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生態,政府可以參酌各國的推動模式,在晶片、AI、RISC-V的基礎上推動軟/硬整合,力促RISC-V技術的廣泛應用,達到發展以AI為基礎的系統整合的目標。
歐盟近年來推動基於RISC-V架構的晶片獨立計畫,以減少對外國半導體公司的依賴, RISC-V作為一種開放標準的指令集架構,讓歐盟得以在基於RISC-V的晶片開發基礎下,強化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自主能力。而印度則在政府政策和獎勵措施的鼓勵下,其本土SoC設計公司快速增加,已有新創公司推出基於RISC-V打造的單晶片系統(SoC)Secure IoT。
新冠疫情造成晶片短缺,連帶影響產業發展,各國政府開始體認到「晶片」重要性,加上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浪潮下,開放標準的RISC-V架構正受到廣泛關注。林志明表示,RISC-V擁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持AI技術的各種需求,無論是大數據分析還是神經網路演算法,都可以利用RISC-V的特性來實現。
林志明指出,AI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方向:大數據處理、統計數學方法和類神經網路運算。以門禁系統為例,從傳統的電動感應開門到如今的手勢識別開門,這些應用都可以被歸類為AI技術的實例。然而無論是處理龐大的數據集,還是進行複雜的數學運算,RISC-V架構都展現出強大的潛力,能給予智慧應用上的支持。
「隨著AI技術的快速進步,對於運算能力的需求也會不斷提高。」林志明表示,摩爾定律曾預測每兩年計算能力會翻倍,但在AI時代,這一增長速度已縮短至每三至四個月。面對這一挑戰,無法僅依賴單一晶片來滿足需求,堆疊多顆晶片成為提升運算力的有效方法。RISC-V低功耗及高彈性和擴展性的特點,使其成為應對高運算需求的理想選擇。
AI技術的興起,台灣的半導體業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儘管一些人對AI的未來持悲觀態度,但林志明認為,AI技術的發展已經持續了十多年,每年都有新的應用和產品問世,這顯示出AI技術的持久性和適應性。與過去的物聯網泡沫化不同,AI目前仍然處於持續增長的階段,未顯現明顯的泡沫化跡象。
談到RISC-V的優勢,林志明認為,RISC-V的開放標準特性使其在當前運算界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與Intel和ARM相比,RISC-V不僅具有較小的技術包袱,還擁有更為靈活的架構及更大的彈性和創新空間。例如,RISC-V的Vector運算能力在處理大數據時顯示出了明顯的優勢,能夠提供更高效的運算性能。
「RISC-V的開放標準特性允許工程師根據需求添加自定義指令,這一點使其在適應AI技術的快速演變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林志明強調,RISC-V的開放標準特性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與商業標準相比,開放標準不僅能夠促進技術的共享與合作,還能夠降低技術壁壘,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一點讓RISC-V在全球的關注度日益上升,並且成功吸引了眾多技術專家和公司參與。
然而,林志明也指出,儘管RISC-V在技術上具備了很多優勢,但在產業生態系統的建設上仍有待加強。台灣RISC-V聯盟正在致力於推動RISC-V技術的落地與應用,但在實際推廣中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RISC-V在應用於Android系統的過程中,仍需克服一些技術障礙和時間差。
林志明進一步表示,RISC-V的生態系統尚在發展中,目前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上游。要實現從設計到市場的全面推廣,仍需加強與OEM、ODM及IT產業的合作。具體而言,RISC-V在推出適用於Android的CPU方面仍有一些技術要求需要解決,這需要時間來完成相應的硬體和軟體配套。
結論是,隨著AI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生態系統的完善,RISC-V的靈活性和開放標準特性使其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有望在未來的科技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支持AI技術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發佈時間: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