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免費報名】一次掌握台灣+加拿大最新智慧醫療技術趨勢!

2025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陳彥霖



深耕台灣自駕車與無人載具領域,臺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陳彥霖憑藉「整合」方法,將傳統機器學習的影像辨識技術導入車用系統,進而帶領團隊運用深度學習與生成式AI技術,推動智慧車、無人載具與AI晶片的垂直整合,團隊與義隆電子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

在恩師啟蒙下,陳彥霖知道,只有把學理落實到應用,研究成果才有價值。因此從學界到產業合作,他始終專注於「系統整合」—用跨領域的思維,讓技術真正服務產業。

關於台灣在車用AI的發展潛力,陳彥霖直言,台灣最大的優勢是半導體產業的完整實力。從晶片設計、先進製程、封裝測試,到硬體開發與系統應用,台灣具備全鏈整合的能力。這代表台灣可以從晶片端一路做到系統端,不必仰賴他人。陳彥霖認為,這樣的自主性正是台灣在全球AI競賽中的關鍵。「不只是會做晶片,更能把晶片做進智慧應用裡。」

技術最終要靠人才延續,產學合作不只是資金或設備支援,而是讓研究回到產業的真實需求。陳彥霖以與義隆電子的合作為例指出,企業不僅提供經費與算力資源,更將業界面臨的痛點問題帶入學界。因此團隊設定研究方向時,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真正在解決有價值的問題。

義隆在晶片領域深耕多年,雙方攜手打造「從演算法到晶片」的完整應用鏈。「陳彥霖團隊不只開發AI模型,更要讓這些模型能在晶片上運作,成為車用與無人載具的智慧中樞。」。團隊陸續開發出輕量化3D車周感知、多任務學習模型,以及自動化多感測器資料收集與標記系統。

這些系統能針對台灣特有的交通環境自動蒐集資料,讓AI訓練數據更貼近真實場景。研究成果最終再整合至義隆提供的實驗車體與AI SoC平台,完成從「概念」到「原型」的全鏈測試。這樣的合作讓雙方都受惠。產業透過學界創新提升競爭力,學界則能讓研究真正落地。正是陳彥霖心目中理想的雙贏模式。

近年,陳彥霖的研究重心延伸至無人機AI系統。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陳彥霖直言,無人機除了商業應用,更涉及國防自主,如何讓國內無人機產業能快速升級,具備自主飛行與目標辨識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雖然知道做不贏國際巨頭,但不能不做。「希望做出台灣版的『Mobileye』,應用在無人機上。」

陳彥霖指出,這樣的系統需兼顧高效能與輕量化,因為無人機的運算平台必須足夠小、夠省電。「我們努力讓AI模型更精簡,讓它能真的飛上天,而不只是跑在實驗室的電腦裡。」

從當年在交大實驗室裡整合開發板與系統程式,到如今帶領團隊與產業共創AI應用,陳彥霖始終堅持讓研究落地,讓技術解決問題。「只要能整合技術、整合人才、整合需求,就能讓台灣的智慧車與無人機,從研究室一路開向世界。」



(發佈時間:2025-11-20)

下一則
回列表頁
轉寄   列印   分享
照片新聞
行政院長卓榮泰頒發114年傑出資訊人才獎
2025資訊月數發部數產署主題館「moda AI LIVING LAB」熱鬧開幕
行政院長卓榮泰慶賀InnoVEX十周年
數發部政次林宜敬(中)頒發獨立遊戲開發獎勵暨產品化加值計畫獎項
全力支持新創 本會何春盛常務理事出席InnoVEX 2024 Night Party
行政院長卓榮泰參訪2024 InnoVEX
專題報導
影音專區
【COMPUTEX 2025】AI NEXT FORUM- Cloud x Edge AI x Data Center (May 6th, 2025)
【COMPUTEX 2025】AI NEXT FORUM- Cloud x Edge AI x Data Center Highlight (May 6th, 2025)
2024 Taiwan Edge AI Day 研討會暢談 AI 2.0 時代趨勢 日本橫濱 Edge Tech+ 2024 展會風光登場
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臺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未來科技不斷電】奈米高熵氧化物花卉發光技術之極光蘭花應用於室內減碳技術
【未來科技不斷電】多維奈米銀鍍層之可拉伸導電纖維應變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