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LINKER 2025 夏季開發者交流會 為開發者注入創作燃料!
專題報導

2017傑出資訊人才系列報導

  • 提到2009年造成台灣嚴重災害的莫拉克颱風,相信不少人還餘悸猶存,而這場風災對蘇文瑞組長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帶領資訊研發團隊成員12人,整合超過31個防救災單位800項防救災圖資,建立起「災害情資服務平台」,是台灣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線守護者。 蘇文瑞表示,國家面臨重大災害時,指揮官會到災害應變中心聆聽各部會輪番報告,但這樣散布的資訊串接不夠順暢,無法讓指揮官具體釐清資訊和災情的關聯性,不利於情勢判斷。 花了兩年時間,克服資料格式不一問題,鼓勵各部會資料共享,「災害情資服務平台」連接包括行政區域的基礎資料、水文等監視的監測資料、土石流淹水等警戒資料、電力道路地震等災情資料、無人機航測影像遙控資料和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底圖資料的資料庫,透過標準化格式轉換及運用空間地理圖台,提供52種系統功能,區分59個類使用群組,讓使用者能夠隨選即用,並且

  •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彭啟明總經理從運用開放資料,創立台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到帶領臺灣開放資料聯盟,透過國際接軌,大幅提升台灣的能見度,但彭啟明總經理仍不忘提醒,透過國際鏈結,可以縮短台灣在摸索運用開放資料的成本,但也必須承認相對於硬體的製造業,資料是台灣很不熟悉的領域,應該更快地跟上別人的腳步。 氣象領域本來就是無國界,也讓彭啟明總經理從創業以來,就一直面臨來自國際的競爭,但也正因為如此,當他出任臺灣開放資料聯盟會長後,除希望聯盟能扮演民間業者、社群和政府溝通的橋樑外,也從一開始就積極建立國際鏈結,期待透過國際成功的範例,更加強台灣推動開放資料的信心,形成愈開放,民間產業就會愈蓬勃發展的正向循環。 彭啟明總經理指出,開放資料看似簡單,但推動過程是很困難的。臺灣開放資料聯盟必須扮演政府側翼的角色,體認到政府在開放資料的過程中,也是擔負著風

  • 電子病歷推動十年以來,讓全台超過8成的醫療院所可以相互交換電子病歷,節省大量的紙張、儲存空間和作業人力,更進一步能提升用藥安全、加速門診效率、減少重複檢驗檢查、提高民眾就醫品質。而這背後的推手,正是衛福部技監許明暉博士。 「電子病歷的定義是一個經過電子簽章的檔案,不可變更才能取信。」對於電子病歷的定義,許明暉的認定是嚴格的,而這個簽章的手續,也正代表著資訊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許明暉表示,醫院如果沒有數位化基礎,談電子病歷太奢侈,這是一段長達10餘年的努力過程,當資料數位化之後,有很多附加價值。其有幸站在前輩建構的基礎上,完成這最後一哩路。」 身為國家衛生醫療資訊發展的推手,無論是智慧醫療、遠距健康照護、資料安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之健康照護應用,甚至是長照,許明暉除了積極投入,同時更認為手機x網路世代來臨後,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受到關注,對智

  • 在成功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長暨工程科學系講座教授黃悅民老師的心目中,科技必須是和人文融合,否則它將是冰冷的。而當資訊科技應用在教育時,如何讓受教育者產生喜愛學習的「情意(Affection)」,更是不容忽視的關鍵。 當年黃悅民老師負笈美國時,學的可是如今當紅的人工智慧。十多年前,參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也是著眼在建立一個智慧平台,透過資料探勘的技術,從使用者的行為分析中,試圖找出數位學習相關的知識。黃悅民老師坦承,當時並沒有任何教育相關的背景和知識,但這次的經驗,也成為他找到日後工作方向的轉捩點。 黃悅民老師指出,這段經歷讓他開始思考人文或人性的問題。資訊科技是必須要能夠應用,不論是應用在教育上,還是應用在人的其它面向,如果不懂得人性,科技無法融入到人文中,那科技始終是冰冷的。 因此黃悅民老師開始思考,一個數位學習的平台或教材,除

  • 積極投入完善安全且便於管理的主機服務系統、改善網路環境工作,同時導入雲端服務系統,讓學校行政資源方便傳遞及共享,為師生打造優質的數位互動學習環境。新北市立溪崑國民中學資訊組長唐國寶認為,「穩固的網路環境和主機系統,善用雲端資源是推動創新教學基礎」。 唐國寶回憶,曾經服務的學校,學校網頁曾長時間無法開啟運作,且網路環境不佳,時常無法上網,於是著手建置穩定的主機系統及優化網路環境,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讓學校網頁可以正常運作。「硬體設備維修、維護穩定的網路連線是資訊組長的工作要項,若沒有培養專業能力,資訊組不會有多餘的時間和心思去思考如何推動創新教學,這是相當可惜的!因此對於任職過的學校,完善主機系統和優質網路環境始終都是我的優先目標,只有基礎穩固,資訊組才有能力去推動資訊教育、創新教學甚至國際教育」。 完成主機和網路環境優化的階段性任務後,秉持

  • 從跨領域知識整合到虛實整合與智慧創新科技的應用,致力建構一個以觀眾為中心,可複製、可延續的終身樂學環境,增加參觀者黏著度,創造新的永續經營模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徐典裕博士表示,永續經營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虛擬的網路世界把觀眾帶到實體博物館,再藉由實體展示空間結合數位科技作創新呈現,在數位與實體之間形成人與展館良性循環的互動。 在科博館服務邁入第27個年頭,過去負責科博館長達12年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期間,在不斷溝通、奔走統整,建立了一個提供科博館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四大學域,近四十個學門,六十幾位研究同仁的跨領域知識建構與傳播平台,同時將蒐集、詮釋、組織、加值、發布內容的工作流程標準化,讓蘊含在博物館中無所不在的知識與故事內容,能夠隨著各領域專業人員蒐藏、研究、展示及教育工作過程,生生不息的被累積、建構、再利用、傳

  • 掌握衛星監控器少量多樣及高度客製化需求等產業特性,大膽將資源投注在產品的研發與創新和品牌行銷,不但帶領威潤(ATrack)成為世界領導品牌,連車業龍頭Toyota都主動登門尋求合作。威潤科技董事長湯潤濶透露,秘訣在於爭取大量的曝光,讓自己被看見,再用完善的服務能量把客戶變成粉絲,待口碑效應發酵,品牌力於焉誕生。 公司成立甫三個月,就帶著第一款產品遠赴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以行銷見長,擁有極佳市場敏銳度的湯潤濶,在公司成立首年就參加六個國際展會。「我們的目標客戶是全球各地的SI廠商而非終端消費者,但光一個人口八千萬的德國,就有近兩千家SI廠商,客戶非常分散,因此希望藉由展覽打開知名度,讓客戶認識公司,進而給我們機會展現服務能量和產品品質。」 湯潤濶指出,衛星監控主要應用在物流業,因為司機的駕駛行為無法完全依照雇主的期待,會有很多突

  • 從2005年因台灣微軟合作案和當時老闆的全力支持下,順利募集1億元資金,創立互動資通,互動資通郭承翔創辦人暨董事長就致力讓公司以「訊息」為核心,專注提供企業溝通資訊和通訊的解決方案。回憶一路走來的創業路,郭承翔董事長說,靠著雙腳去接觸市場實際的狀態,並且不斷修正、堆疊出符合市場的商業模式,是十二年來不曾間斷的工程。 互動資通成立之初,是以「EVERY8D」企業簡訊發送平台為主要業務,至今已服務40,000多家企業夥伴客戶,累積發送超過50億則企業簡訊,不僅是台灣第一大互動簡訊及簡訊系統整合平台,也是目前互動資通的重要業務支柱之一。但也正如郭承翔董事長提到,不斷跟隨市場脈動是持續進行中的工程,隨著即時通訊趨勢的興起,互動資通也進一步打造結合SaaS雲端服務與私有雲建置,同樣專注在企業內部溝通的「team+」企業協作私有雲即時通訊平台。 然而

  • 首次與Garmin合作導航手機、首次與Google共同研發Nexus 7平板,到全球首款採用Tango擴增實境(AR)技術及支援Daydream虛擬實境(VR)平台的智慧型手機ZenFone AR發表,開啟手機與AR應用世代。華碩電競事業處張仰光協理謙虛地笑說,我只是對讓自己保持彈性、跳脫慣常,勇於嘗試罷了。 歷經桌上型電腦、平板和手機領域,到掌管競爭激烈的電競產業,張仰光不但積極向前輩請益,更面對面跟玩家對話,親身去感受玩家講求的手感回饋,燈光效果。「跳進去才明白,玩遊戲不但需要腦力激盪,更講求團隊合作、溝通能力,玩遊戲不是一件壞事!」 在張仰光的規劃中,部門的發展路線將從硬體研發和社群經營雙頭並進,預計明年一月將推出跨部門合作的產品,讓玩家周邊的所有設備都能即時相互溝通,不管是燈光、聲音都能同步,多人遊戲時將不再有落差。「產品線完整是

  • 瑞昱半導體多年來深耕個人電腦市場,提供消費者高音質音效的音訊解決方案,使個人電腦得以成為完整的影音中心,也使瑞昱半導體在個人電腦市場中成功締造出亮眼的佳績。 在瑞昱半導體的電腦週邊事業群,帶領團隊進行相關產品技術開發的軟體技術總監王奕桓指出,音效看似許多資訊終端產品的基本功能,但想要獲得客戶的青睞,必須要能軟硬整合,提出真正符合客戶不同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才行。 原本是學醫學工程的王奕桓總監,一直對資訊科技抱持相當濃厚的興趣,雖從大學到研究所都是醫學工程相關的學歷,一度對他進入資訊產業造成困擾,但在瑞昱長官的賞識下,順利地從工作半年的醫學工程領域轉戰資訊產業。 王奕桓總監回顧在瑞昱半導體工作至今的歷程,在「自信信人」的企業文化下,公司重視與相信員工的意見、角度和看法,前輩和同事間也相互扶持協助,再加上求學期間,選修不少資訊科技的課程,

其 他